2012年1月7日星期六

美國新戰略部署 中國宜沉著應對

旺報 【本報訊】
 元月5日歐巴馬總統親赴五角大廈與國防部長帕內塔共同公布題為《持續美國全球領導:21世紀國防重點》的戰略評估報告。報告內容原為闡述美國裁減軍力及調整美軍兩面作戰的軍事戰略,但因為報告明確提到對中國和伊朗擴軍的憂慮,備受國際關注。

 這份籌畫長達8個月的戰略報告強調,美軍今後將避免兩面作戰,不再派遣地面部隊進行海外大規模的持久戰,但確信有能力贏得一場主要戰爭,以嚇阻另一潛在敵手藉機擴大事端。此一所謂的「1+」戰略,針對的正是中國和伊朗。

 無論是華府官員或媒體的近期言論,提到美國未來的敵手時,都會直接指向中國。五角大廈不具名的官員聲稱,美國具有足以嚇阻任何「反介入」的能力,其中包括針對中國研發的柴油攻擊潛艇及其(與伊朗)部署的反艦中程導彈,必要時將會發動攻擊。其實,這份戰略報告就提到,美國今後將加強新武器的研發,反制中國利用遠程導彈及雷達阻礙美軍行動,同時集結三軍並配合情報、監控、偵搜、網路安全設備及作戰原則等資源力量,突破中國與伊朗抵制美國進出南海和波斯灣的任何障礙。

 歐巴馬總統公布這分親手策畫的戰略報告,必然嚴重衝擊到中美間的政治互信,升高北京與華府的戰略敵對態勢,進而增加雙邊潛在衝突的可能性。目前北京官方雖未做出正式回應,但從日前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2年《亞太地區發展報告》及《環球時報》的社論來看,中國內部正在醞釀新的反美情緒。

 相較去年11月北京官方媒體還認為,美國雖有圍堵中國之心,但就實際的戰略意義而言,有些過分渲染;換言之,美國「重返亞洲」對部分亞太周邊國家,只會產生「安撫心理」的作用。當時媒體的評論就認為,中國GDP已占美國的40%,其在亞洲的經濟帶動力已超越美國,美國即便拉攏澳、菲、越等國,也難以圍堵中國。

 於今,北京智庫面對美國國防戰略計畫點名是為防範中國與伊朗的威脅,反應顯然較過去強烈。《環球時報》社評就悲觀地認為,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已難改變,中國無論多努力改善雙邊關係,也無法紓緩中國崛起帶給美國的龐大壓力。該文甚至公開主張,中國不宜從美國文化與西方政治價值觀的角度,去決定對伊朗的好惡,從中國外交戰略的角度而言,伊朗可以牽制美國的亞洲戰略布局。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多杜尼隆去年11月曾信誓旦旦表示,美國在亞洲的戰略布局非針對圍堵或孤立任何國家,隨後印尼峇里島的東亞峰會上,歐巴馬會晤溫家寶時再做出相同的宣示。若僅從這份國防戰略報告來看,美國顯然沒有信守承諾。

 2010年2月五角大廈公布(四年一度)的國防評估報告(QDR),似乎尚未正視中國軍力擴大的威脅,如今美國面對中國快速研發各種新式武器,難免焦慮不安。日前公布的國防戰略計畫,言詞表達比過去強硬許多,但也僅止於對中國擺出預防性的戰略態勢。華府是在面臨緊縮預算的壓力、反恐戰爭獲得階段性成果,及美軍從中東與南亞撤軍的背景下,擬訂新的國防戰略,尤其中國崛起對美國造成威脅,已成為共和黨初選的重要議題,歐巴馬適時表態,無非是向選民傳達維持美國軍事超強優勢的保證。

 中國周邊的安全環境已愈來愈複雜,北京日後還會面臨各種挑戰,它需要新的戰略思維因應變局。整體來看,美國圍堵中國(與伊朗)的戰略,除了強調建構導彈防禦體系與採取核武嚇阻的必要性,政治和外交仍是美國傳統運用的手段。事實上,以當下中美及中國與東協的緊密經貿關係而言,美國未必能完成圍堵中國的戰略目標。此時此刻,北京尤其需要隱忍與沈著,避免內部掀起新一波的反美浪潮,尤其如果中國能夠妥善處理周邊國家關係,維持東亞安定局面,讓美國將戰略重心移往中東,中國將可以有更充足的時間與資源推動經濟轉型與社會發展時間,讓中國不僅國強,更能達到民富境界。中美關係已歷經數十年大風大浪,華府的這份戰略報告只算是一小波漣漪。

 毋庸置疑,合作雙贏的中美關係,對全球安定與和平至關重要。美國未來20年的亞太戰略布局,若因此導致中美走向新冷戰,勢必嚴重衝擊太平洋兩岸整整一代人的生活與發展。美國宜記取經驗教訓,試圖藉南海問題以布局亞洲戰略,未必能夠阻擋中國的崛起,無論是建構「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或藉東亞峰會機制去拉攏東協國家,美國都很難削弱中國對東亞日增的影響力。根本之道仍在於,美國需要徹底拋棄冷戰思維,從國際體系內的合作,思考提升中美政治互信的方法。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