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6日星期四

美专家谈习近平访美:在全球框架下实现崛起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之际,德国之声就美国精英怎样认识中国以及对中国崛起做出的借鉴,采访了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雷农(Alexander Lennon)。

德国之声:习近平访问美国期间已在白宫拜会了奥巴马总统。习将于今年秋季成为中共总书记,明年成为中国国家主席。一个简单的问题:对奥巴马而言,习近平的到访具有怎样的意义?

雷农:对奥巴马本人而言当然会有一定意义。但我想,对美国整体而言,本次访问的意义更大。如果奥巴马连任成功,同中国领导高层建立关系将会变得更为艰难。我想,美方对中国新领导层还存有很多疑问,在观察家眼中,习近平是何许人,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从某种程度讲,他表现出已经握有大权,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已不具戏剧性。他已同制度融为一体。但当他接管中国最高权力后,他会怎样做,目前并不明朗。

我想说,美国关注的是,中央集权中的哪些部分会分离出来,不再集中在一人手中。不确定的还有,其他7名政治局常委会是谁。看上去,似乎从广义的中国政府产生的政治局常委将越来越重要,而不是一个人。这样看,这一访问对两个新政府而言都有潜在的重要意义。但在政府层面上,还有一系列工作要做。

德国之声:那么再反过来看,这次出访对习近平有什么意义吗?

雷农:我想,本次出访对习近平而言意义重大,虽然,他的重点是在国内发展,这很明显。但中国的经济发展要求国际市场的互动。它还要求,中国同美国的关系处于可控范围,抵御美国在人民币汇率以及其他问题上对中国施加的压力,这将有助于习近平政权实现经济目标。对他而言,访问是显示其国际信誉的手段,他已经开始接管最高政权。我想,这是最关键的。

德国之声:美中关系塑造未来。但目前尚存一些障碍,虽然如此,两国越发相互依赖。在您看来,两国间最主要的冲突在哪里?


雷农(Alexander T.J. Lennon)

雷农:相互的依赖关系经常导致冲突。关键的问题是,恶化到了一定程度,你能采取怎样的措施。汇率问题的确是一个很主要的议题。中国为了在国内扩大就业操纵人民币汇率,这样让其他国家丢掉就业的位置,即便这构不成美国国内的经济问题,但它至少构成了政治层面的问题。第二个问题也是美国主要的安全问题,即南中国海问题,两国都在那一海域驻有海军。这一区域会继续成为美中冲突的原点,尤其对两国海军而言。第三点是知识产权。美方一直在聚焦这一点,而它不会改变。除了以上三点外,还会不断有政治议题出现,然后又消失,尤其是中国的异议人士是美方关注的焦点,这会继续成为导致冲突的议题。在政治议程上,汇率、知识产权以及南中国海会是最主要的议题。

德国之声:今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国政权换届。华盛顿政治精英怎么看?

雷农:有意思的是,回顾奥巴马总统的《国情咨文》,可以这样理解,选战中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和奥巴马一样,都在拿人权说事,都要对中国强硬起来。这一点,中国应该有所准备。事实上,只有2008年是这条规律的例外。2008年,中国没有为其经济手段遭遇很多批评。它不是当年选战辩论的重点。但其他大选之年,中国总是扮演了经济"坏小子"的角色,应该对其施压。因此你会在《国情咨文》中看到,奥巴马提到,他设立了一个汇率问题小组,这是做给美国公众看的。这个《国情咨文》的讲话收视率比平时高,他向民众显示,他严肃对待这个问题。在大选之年,你会看到对中国的强硬立场。问题是,一旦候选人当选执政,有谁还会使用竞选时说过的话,会说,他们不能有太多的灵活性吗?

德国之声:美国究竟怎样对待中国的崛起?北京不断批评西方,尤其是美国,试图阻止中国的崛起?

雷农:在美国,提到中国崛起,很多人很紧张。我想,这是因为中国用它的新强势会做什么,还缺乏定数。许多人美国相信,中国基本上会变成一个自私的强权。他们的发展计划如此宏伟,但又艰难和不可控制,他们要做的事情都是围绕发展经济,但这却威胁到其他国家。

无论是获取能源资源,还是压低汇率在本国创造就业机会,在美国,人们的理解和忧虑是,中国不能只做对中国社会有利的事情,他们应该在全球框架下行动,因为它自身便是国际社会的一员,它也是在这个框架下实现崛起的。

中国制定的目标越明确,就越容易说服美国。但最关键的是,中国今后的崛起应容纳在全球相互依赖的关系中,这样,双方都可以发挥作用,而不会伤害对方。

采访记者:冯海因 编译:李鱼

责编:谢菲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