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7日星期二

民意走勢 逼選舉「假戲真做」

香港 明報

後特首選戰論壇

主辦:《明報》

日期:2012年3月26日

時間:下午12時30分至2時30分

地點:明報會議室

講者:

蘇鑰機(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鍾庭耀(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總監)

蔡子強(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

葉健民(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

馬嶽(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

主持:

劉進圖(明報總編輯)

採訪:梁家欣、林耀華、伍瑞瑜

攝影:劉焌陶

“前言﹕梁振英當選新特首,選戰終於落幕,但這場被形容為「腥風血雨」的選戰到底如何改變了香港的政治生態與版圖?民意與民調又如何扭轉了選戰的形勢?負面新聞與傳媒的角色又是如何?明報於選後立即舉辦研討會,邀請政治、傳媒及民調學者參與討論,為讀者解讀當前錯綜複雜的政局。”

這次選舉其中一個特點是民調數據被高度重視,不同機構都密集地做候選人民調,由數月一次,到數天一次,到選前更出現連續的滾動式民調,數據往往成為新聞焦點,鍾庭耀指出,這次的確出現了以民意數字為基礎而部署出牌的局面,蘇鑰機亦指出,民調的走勢亦令各方在選舉中「假戲真做」。

鍾庭耀指出,這次選戰中若候選人出現重大的負面新聞,民望的確會受到嚴重影響,就以唐英年為例,當涉及僭建的新聞出現後,民望就一沉不起。鍾庭耀又說,對唐英年而言,看到民望已無法翻身,可能就要從「對家」去想,可否改變公眾對「對家」的形象,後來也就出現了泥漿摔角、一拍兩散的局面。

蘇鑰機則指出,民意在這次特首選舉的作用,就是逼所有相關人等「假戲真做」,本來這次選舉是相當「假」的,但傳媒經常報道民意的走勢,若候選人民望落後20個百分點,選委卻投票予他令他獲勝,也難以交代。

馬嶽則指出,民意的確起了作用,各方都好像對民意非常重視,但要留意的是目前的只是「虛擬的民意」,但是否真正的民意支持,仍是存疑的。

馬嶽:目前只是虛擬民意

馬嶽解釋,現時的民調要求受訪者回答若你有一票,你會支持誰做特首,但其實只是一個想像的問題,現實上市民其實沒有票,與選立法會區議會完全不同,因為他沒有真正考慮如果真的要去投票會投給誰,因此這是比較「虛」的民意,許多人回答時沒有真正認真研究過候選人的政綱,更不曾認真思考若某人上台,他的教育政策會對社會及自己有什麼影響。馬嶽相信,若公眾真的有權投票,各人的考慮點會更加不同,可能會更重視政綱或候選人及其政黨代表的意識形態,因此在目前而言,這些民意仍然是虛的。

鍾庭耀:批評民間投票 因白票運動

鍾庭耀則分析指出,上次曾蔭權對梁家傑的特首選舉中,同樣有辯論有民調,但由於曾蔭權民望一直大幅領先,各方亦知道並非真正的競爭,故對民調的重視程度不及今年,等於這次何俊仁民望也一直落後,故其數據意義其實不大;這次選戰媒體對民調興趣則比過去大得多,尤其是中後期各方認為爭取民意似乎是「來真的」,大家就會高度重視,並投入大量資源。

此外,鍾庭耀亦指出,親中媒體不用民調是可以理解的,但較早前出現了國民身分認同、民調為個別政團服務的質疑,似乎是預定了一張牌,雖然都沒有打出這張牌,沒有大規模地否定民調是不可信的,但這次還有一個民間全民投票,而親中傳媒的報道就在最後階段作出抹黑,總括而言對民調的抹黑並不多,但在選舉後期有傳媒就很想用上這張牌。

鍾庭耀分析,直至選舉最後數天,民間投票才被集中批評,是因為若沒有白票運動,民間投票結果很可能會得出一個與民調接近的結果,甚至與最終當選者更會是同一人,故問題不大,彈藥準備好了,但仍未有需要,但後來出現了白票運動,故擔心民間投票結果會幫了選舉中的白票運動,因此才會被猛烈批評。

鍾庭耀在總結時指出,民意這次的確起了關鍵作用,因為這次有一個類近普選的競爭,2017年實行普選時,民意的作用會非常關鍵,可能在選前半年民意戰或已開始啟動。此外,民調及民間全民投票清楚顯示市民非常積極想參與,這次的和平、文明的參與感,市民的正能量很高,這種參與感可能在未來的政策議題也能反映出來,市民也會想要有渠道參與。

蘇鑰機:好民調驅逐劣民調

蘇鑰機則指出,在這次選舉中不同民調的確補充了現制度的不足,現時並非普選,市民無法參與,唯一好像有參與感的就是透過民調,透過數據顯示市民的想法,而不同民調機構之間的數據亦相當接近,互相印證了民調的可信度,可說是好民調驅逐劣民調。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