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7日星期二

民眾覺醒是政改重要前提

記者盧葦/整理

評論解讀大陸有識之士不斷在呼籲政治改革,《晶報》這篇社論指出民眾覺醒是推行政改的重要前提,因為荒蕪的土地上生長不出春天。

 因為再次提到政治體制改革,提到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性與迫切性,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的講話,引起了廣泛關注與公眾的高度共鳴。

 值得一提的是,溫總理在談到沒有政改的成功,「文革」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時,話鋒一轉:「當然,我深知改革的難度,主要是任何一項改革必須有人民的覺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

 走出蒙昧 需直面歷史

 確實,任何有益的改革,其終極指向都是「人」,是對人的束縛的解放,是每一個人不可掠奪的尊嚴與價值。正如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樣,沒有人民的覺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改革只能成為空中樓閣,甚至在利益驅使下走向改革的背面。荒蕪的土地上生長不出春天,承載不了真正民意的改革也行之不遠。

 那麼,如何喚起民眾的覺醒,讓民眾走出蒙昧,獲得獨立觀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民眾明白自身所處的歷史位置,意識到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也就是關心自己的命運?如何讓那些被時間反覆證明了的普遍價值更多地沉入社會人心,以開化民智來推動文明進步?也許,在當下中國,民主啟蒙、常識啟蒙仍是一個未竟的價值回歸之旅。

 這恐怕首先需要我們具備直面歷史、直面良心的勇氣。當前社會所出現的一些新問題、新情況,不是因改革而起,而恰恰是改革不徹底帶來的。

 但值得深思的是,社會上一度出現了質疑改革的聲音,一些人陷入了改革迷思,對改革開放前的非正常國家狀態充滿「溫情」的回憶。

 究其原因,正如溫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所說,「文革」的錯誤和封建影響,至今沒有得到徹底消除。十年浩劫,法治、規則乃至人性被統統踐踏在地,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幾乎被連根拔起,其帶來的社會粗鄙化傾向流毒至今。徹底反省那一段歷史,不讓記憶在我們這一代中斷,才能對政改的要義產生更深刻的理解,也才能最終走出暴力革命的歷史輪迴。

 民眾覺醒 需政治還權

 讓民眾覺醒,還要創造更寬鬆的輿論環境,在教育、思想文化領域釋放人的活力與創造力。今天,我們必須回到尊重人的創造性、尊重人的權利與價值的軌道上來。一個寬容、多元、允許自由發聲而不是鉗制言論的社會才是有生命力的,不能動不動就劃定思想禁區。

 民眾覺醒的過程也往往是一些被長期遮蔽甚至被扭曲的常識的回歸與校正過程。比如從人是國家機器上的螺絲釘,到「納稅人」的權利意識啟蒙,就見證了兩種迥異的社會文化形態。

 民眾的覺醒與成熟,民眾的創造性精神,還離不開對政治生活的廣泛參與,離不開對公民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權的充分尊重,將原本屬於民眾的還給民眾,政治上還權於民,經濟上還利於民。

 從更廣泛的層面上講,制衡權力,實現「監護人政府」向「守夜人政府」轉變;進一步推行社會建設,加強社會組織的活力等,都將成為提升民眾素質,讓民眾更好地參與公共生活的著力點。要知道,在一個封閉的社會裡,有什麼樣的政府,就有什麼樣的人民;而在一個開放的社會裡,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會有什麼樣的政府。

 說到底,要獲得「人民的覺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就要將容易成為一個抽像政治符號的「人民」,還原成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還原成有現代品格與開放視野的公民。當社會培育出了更加成熟、理性的公民精神,當更多人懂得尊重法治,尊重人類普遍價值,政治體制改革就更容易水到渠成。

 (摘自《晶報》社論 2012-3-16)



台灣 中國時報

1 条评论:

匿名 说...

中国茉莉花革命发愿 深圳港资华粤五金千人罢工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