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7日星期三

許多人對黨爭的一個小哉問

王健壯

 黨爭乃是政黨政治的必然,黨爭可能造成內耗並讓國家空轉,也是可以想見的結果,這是實施政黨政治難免要付出的代價。

 但黨爭如果爭到像美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納(Mitch McConnell)所說的那樣:「我的最高目標就是把歐巴馬打敗,這個目標高過是否能讓參院有效運作處理國事」,這種黨爭的結果就不僅是造成政府失能,而是代表民主失能。

 美國這幾年的黨爭就是民主失能的樣板。共和黨進行黨爭的動機與目標,而且是唯一的動機與目標,就是把歐巴馬拉下馬來,黨爭不是政策之爭,也非意識形態之爭,而是為了特定個人而爭,「逢歐必爭」,甚至不惜否定自我而爭。

 共和黨「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進行黨爭的例子多得不計其數。例如他們過去雖然贊成碳交易政策,現在卻因歐巴馬決定推動碳交易,而改變為全黨反對;例如,保障無身分年輕移民有就學、就業與從軍權利的《夢想法案》(DREAM Act),本來是多數共和黨國會議員的立法構想,但當歐巴馬也提出同樣主張,甚至決定不待立法而以行政命令實踐這項構想時,共和黨卻又群起反對。

 當然,共和黨否定自我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乃是健保究竟應採個人強制或雇主強制的規定。其實早在八○年代時,共和黨內部即已形成健保應採強制個人購買保險的共識,也因為有這樣的全黨共識,所以他們在九○年代時強力反對柯林頓所提以雇主強制為前提的健保法案,結果讓柯林頓夫婦苦心研擬並想改變歷史的健保方案鎩羽國會山莊。

 但當歐巴馬提出以個人強制為前提的健保法案時,共和黨卻又自毀共識,不但把這個法案醜化為「歐巴馬健保」,而且強烈抨擊個人強制規定違憲,認為政府無權強迫人民購買健保,就像政府無權強制人民購買健康食品一樣;共和黨甚至在二十幾個州發起打憲法官司運動,一路打到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預料日內即將公布歐巴馬健保法案是否違憲的判決。

 共和黨之所以不惜否定自我,並非因「朝令有錯,夕改何妨」的認錯結果使然,完全是因民主黨,尤其是歐巴馬,贊成他們過去或現在的主張而被迫不得不自毀立場;即將代表共和黨參選下任總統的羅姆尼,在麻州州長任內推動健保時也是以個人強制為政策前提,但最近他卻強調當選總統後一定廢止歐巴馬健保,而且上任第一天就立即簽署廢止。

 可見類似健保之爭這樣的黨爭,根本就是為爭而爭,亦即祇要歐巴馬贊成的,共和黨就反對,即使他們現在反對的是他們過去贊成的;也難怪有許多人,例如《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克萊恩(Ezra Klein)要質疑:「當民主黨支持共和黨過去的創見時,兩黨合作卻無法實現;當民主黨支持共和黨現在的主張時,兩黨合作也無從實現;但當民主黨決定單獨行動時,卻又被批評是一黨獨斷」,克萊恩不禁質問:「那麼他們到底該怎麼做?」

 台灣目前的黨爭也與美國黨爭模式若合符節。民進黨現在反對的許多政策與法案,其實都是過去他們所贊成的,不僅開放美牛與調整油電價格如此,即使是涉及路線與意識形態的兩岸政策,民進黨與國民黨之間其實也並無太大差異;但國民黨的際遇卻與民主黨相仿,馬英九的處境也與歐巴馬一樣,黨爭不但爭到行政權失能、立法權失能,更爭到國家治理失能、民主失能。

 但台灣與美國不同的是:美國之所以政府失能,主要是因民主黨在眾議院是少數黨,在參議院又未能掌握絕對多數,以至於讓歐巴馬不但在形式上被共和黨杯葛,在實質的政策推動上也處處受阻;但國民黨在國會是多數黨,馬政府在立法院卻仍然寸步難行、一籌莫展,可見歐巴馬政府失能乃是客觀情勢使然,馬英九政府失能卻是主觀條件使然;民進黨耽於黨爭要負責任,馬政府難以弭平或超越黨爭,更難辭其咎。

 民進黨少數統治執政時,朝野內耗造成國家空轉,國民黨多數統治至今也依然如此,許多人可能不禁要像克萊恩一樣的質問:「那麼到底該怎麼做呢?」馬英九與蘇貞昌能回答這個「小哉問」嗎?

 (作者為中國時報前社長)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