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天安门事件周年纪念日,全球有超过五十个城市,朗诵李必丰的诗作《冬眠》和话剧作品《害怕》,声援这位被囚禁在狱中的四川诗人。
李必丰的黑白照片,投影在柏林马丁·格罗皮尤斯展览馆(Martin-Gropius-Bau)电影院的墙壁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 塔·米勒(Herta Müller)、最近才因《母亲的爱人们》一书而备受瞩目的作家史奈德(Peter Schneider)等德国文坛的重要人士,全都出席了中国作家廖亦武和柏林国际文学节发起的这次朗读活动。
事实上,不仅在柏林,从巴黎、维也纳、布拉格,到拉丁美洲的哥伦比亚和北非的突尼西亚,各国的文坛也都在六四这一天共襄盛举,公开朗读李必丰的作品,并得 到耶利内克(Elfride Jelinek)、哈金等知名作家的声援。廖亦武欣慰地说,在狱中的李必丰,看到全球有这么多人支持他,应该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赫塔·米勒对廖亦武十分赞赏
廖亦武与李必丰是在狱中相识,当年他们都是六四的政治犯,因为对文学的共同爱好而惺惺相惜,廖亦武记录六四抗暴者的《子弹鸦片》书中,就有李必丰的故事。 两年前,廖亦武成功逃到德国,长年资助民运人士的李必丰因而被牵连入狱,遭罗织诈骗罪判刑12年,目前正在向法院提起上诉。
对李必丰因莫须有的罪名第三度入狱,廖亦武感到相当无奈,"我的逃亡和他没有关係"。李必丰一直在写作,但是完成的手稿不论是诗、剧作还是随笔全部被没 收,作品从来没机会发表,在文坛默默无闻,直到廖亦武流亡欧洲,不遗余力呼吁国际社会援救他,大家才开始注意到这个名字。"虽然不像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刘晓 波这么有名,可是关注李必丰,能鼓舞其它受到冤屈的普通政治犯,给地下中国一个发言的机会。"
人权是普世价值
中国政治犯,共有几多人?
史奈德说,不论在世界任何角落,人类的感受都有其普遍性,正因人权是普世价值,大家才能理解阿拉伯国家发生的茉莉花革命。从过去与中国和俄罗斯异议人士交 谈的经验,史奈德相信,像这样的作品朗诵活动别具意义,"知道世上有人在关心他们、捍卫他们的人权,对这些被关在狱中的政治犯来说,是重要的精神支柱。"
作者:林育立
责编:雨涵
德国之声中文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