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5日星期三

周恩來急將國防工業系統軍管,派粟裕坐鎮


軍委辦事組——大動亂中的解放軍統帥部(9)



《新史記》丁凱文


(四)國防工業建設

1967年初,由於毛澤東號召全面奪權,全國各地都發生造反奪權運動,中國的國防工業也受到嚴重的衝擊。面對複雜棘手的局面,中共中央不得不對國防工業企業實行軍管。

1967 年3月18日,周恩來與李富春、聶榮臻、葉劍英等商量後致信毛澤東、林彪:已向國防工辦和國防工業部門宣佈準備實行軍管。其辦法擬對每一個部門派出三人軍 管代表小組,運用原有的機構領導業務,同時推動各群衆組織進行開門整風,幫助需要批判的各級領導幹部亮相,隨後實現各部門的三結合。3月28日,中央文革 碰頭會專門討論了國防工廠和國防科學研究院(所)實行軍管的試行草案。

3月份,周恩來還擬寫了“軍管十條”提綱,指 出:“軍管和派軍事代表,都是向建立革命‘三結合’的臨時權力機構的過渡辦法,不同解放初期的軍事接管。軍管的指導思想是: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堅决支持以 毛主席爲代表的無産階級革命路綫,徹底批判資産階級反動路綫。”其任務是:指導學習和整風,正確對待幹部,幫助犯錯誤的幹部改正錯誤,實現大聯合和“三結 合”,推動本部門、本單位建立一個革命的、有代表性的、有無産階級權威的臨時權力機構。實現需要奪權的部門、單位的奪權鬥爭。“不需要奪權或奪權已成的部 門和單位,只需要派軍事代表。”4月26日,周恩來接見國防口軍管幹部時說:軍管是過渡辦法,不同於解放初期的軍事管制。軍管單位的革命和業務的最後决定 權屬軍管會或軍管小組。

1967年3月13日,周恩來在軍級幹部會議上的講話時强調說:“國防工地、機要、要害部門、企業事業單位、倉庫,實行軍事管制,不進行奪權,不改組領導機構”。當時,粟裕大將出任軍管會主任,解放軍抽調上萬名幹部參加了軍管。


粟裕大將出任國防工業系統軍管會主任

爲 何周恩來急於將國防工業系統予以軍管?邱會作說:“周恩來自有他縝密的打算。文化大革命動亂中,有些單位派幹部去管,如小水潑大火,不但撲不滅,火反而更 旺,派去的幹部也很快被牽進去倒台了。粟裕的卓著戰功,不亞於有的元帥。王樹聲曾是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聲望很高。在毛主席心目中,他們是有歷史地位的 ‘山頭’代表人物,何况他們早就離開第一綫實際工作,沒有什麽‘劉鄧反動路綫’的小辮子可以揪。他們坐鎮國防工業系統,不可能被轟倒。從這個安排可以看 出,對國防工業求穩、不要再亂、能維持生産是周恩來的指導思想。”“周恩來還另有一個意思,國防工業交由軍隊管,受亂的干擾會少得多。周恩來建議分兩步 走:第一步,國防工業由軍委總部、海、空軍分管;第二步,由中央軍委實行統一管理。”

通過軍事管制,國防工業企業大都保持了穩定,沒有發生重大的動亂事件,軍工生産未曾停滯,不僅保障了對外軍事援助任務,軍隊自身的裝備也有所提高。

1969 年4月,中共九大之後,國防工業系統脫離國務院,統一歸中央軍委直接領導。爲了保證軍工生産的正常進行,中共中央於1969年12月20日决定成立中央軍 委國防工業領導小組,由中央軍委辦事組成員邱會作任組長。(注53)林彪爲此專門與邱會作談話。林彪說:“準備打仗,除了思想認識之外主要是指揮員、兵 員、物質條件三個方面。毛主席是最會打仗的人,我們有很多有經驗的指揮員。在這方面我們是軍事强國。戰爭打起來,最難辦的是兵源,沒有國家能比得過我們。 現代戰爭,物質力量十分重要,甚至起决定作用,我們最困難的是這條。如果把國防工業抓上去了,我們就不怕打仗,甚至使得仗有打不起來的可能。我們有了力 量,別人就不敢來欺負我們。”林彪還說:“國防工業要抓住兩頭,‘常規’和‘尖端’。各種武器都有‘尖端’,即使步槍也有。尖端武器的概念應當是兩條:一 是火力强,二是適用。火炮打坦克,火力强,但戰場上不一定都適用。如果有步槍槍榴彈那樣的武器也能打坦克,就是步兵的‘尖端武器’了。科研一定要抓緊,它 是‘慢工細活’,要像唐僧取經那樣堅持不懈,總有一天可以成功地到‘西天’。”林彪特別叮囑邱會作說:“你有三個軍職:副總參謀長、總後勤部長、國防工業 領導組長,個個都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國防工業組長。你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這上,要像你當初到總後那樣,能够在短時間之內抓出成績來。現在大敵當前,你要 不辜負主席和全黨全軍對你的期望。”

在軍委辦事組的領導下,那幾年國防工業有了相當的發展,第一,恢復生産。 1969年國防工業率先恢復,1970年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那兩年國家的國民經濟發展較快,很大程度上是國防工業拉動的。第二,建立了健全的領導機構。國 防工業在各省市本無機構,這次從中央到地方,設立了三級領導機構:一是軍委國防工業領導小組和國務院各部門的機構;二是大軍區成立國防工業領導小組,對本 大區的實行檢查督促領導;三是各省市革命委員會和省軍區對國防工業工廠實行雙重領導。第三,制定了發展規劃。根據毛主席黨中央的指示,結合我國現實國力, 提出了“四五”期間(1971至1975年)國防工業發展規劃。要在“四五”期末力爭達到年産500個步兵師常規裝備的能力,坦克要達到5000輛;飛機 要達到3500架;艦船要達到25萬噸;炸藥和配套物品,如通訊、車輛等的生産能滿足需要。爲了應付可能爆發的大規模戰爭,還規劃了“動員生産能力”,即 一旦戰爭爆發,最大限度地動員軍工和民用工業開足馬力的産量。此外,還把步兵武器、火炮、坦克原有的研究院所集中合併,組建了兵器科學研究院,把有限的力 量集中起來使用,對常規兵器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

經過中蘇珍寶島戰鬥,中國軍方發現了自己與蘇方在武器方面的差距。根據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要求,加快了反坦克武器科研、生産的部署。(《新史記》第12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