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0日星期一

袁世凱一度當了朝鮮的“太上皇”



張華騰


作者為安陽師範大學教授,本文係張華騰在項城袁氏家族聯誼會於安陽師範大學舉行的學術研討會上發言,《新史記》徴得同意予以連載,略有删節。


袁世凱鎮壓“甲申政變”,本來立了一大功,但是,日本的伊藤博文在這之後到天津同李鴻章進行談判,提出“懲凶問題”:中日兩國在朝鮮誰先開了第一槍?李鴻章也不糊塗,極力保護袁世凱。

在 內部,由於袁世凱在政變中表現比較突出,一把手吳兆友事後從其他方面找了袁世凱的一些錯誤——什麼錯誤呢?親日官員殺了很多親清官員,袁世凱挪用了一些軍 費去撫恤那些親清大臣家屬。這個經費不該用在這方面,但是袁世凱挪用了,被一把手抓住了,這個時候他是灰溜溜的,他看著形勢不好就回國了。

這 個時候,駐紮朝鮮的商業上的負責人才能一般,面對這樣的形勢,李鴻章必須選擇一個能幹人,推薦袁世凱再次到朝鮮任職——這次任職不是軍職,而是外交官員, 欽定駐紮朝鮮通商交涉事宜的官員。當時袁世凱很不想去,最後權衡利弊,在袁世凱叔叔袁保齡支持下,1885年就到朝鮮上任了,一直到“甲午戰爭”之前一 週,他回到中國。

這麼長時間,他都是以這樣的身份駐紮朝鮮,這個職務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駐朝大使,但是他比駐朝大使要 高得多,實際上就是朝鮮的“太上皇”。在這期間,他也有不俗的表現,抵制日本向朝鮮滲透。我們知道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之後,確定了一個 “大陸政策”,第一步是拿下我們的台灣,第二步是朝鮮,第三步東北,然後是我們整個中國。
袁世凱這個時候極力發展中韓貿易,來抵制日韓貿 易,我們從中國駐朝鮮人數的情況來看,1885年,駐朝鮮的中國商人的總數是359人,到1893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之前,已達2182人,大概是六 倍。中國人在朝鮮做生意的多了,日本就少了,引起了日本的強烈不滿。這是我們從日本檔案裏面查到的一條資料,這樣說:“我國商人(指日本人)與中國商人在 朝鮮的競爭優勢已失,朝鮮大量的商業利益從我國商人手中轉向了中國”。



袁世凱在朝鮮與日本對抗的經歷,成爲坊間八卦野史的來源。韓國電視連續劇《明成皇后》稱袁世凱與朝鮮李朝最後一位皇后曾有風流豔史。

袁 世凱在朝鮮前後一共應該是12年。翁同龢當時是清政府的戶部尚書和軍機大臣,在甲午戰爭的時候還是光緒皇帝的老師,他對袁世凱給予這樣的評價,“奉使高 麗,頗得人望”,這是我們從翁同龢的日記裏看到的,應該是很公正的。李鴻章的評價更多,在袁世凱駐紮朝鮮的十數年期間,多次保薦袁世凱,使最後袁世凱的官 職昇成三品。

蔣廷黻先生,民國時候著名的外交家、著名的歷史學家,曾經是南開大學的教授,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 任,曾經做過中國駐蘇大使、駐美大使、駐聯合國常務理事國代表,他的身份就是一個歷史學家,他的評價更直觀,“一個袁世凱,二十多歲,隨著軍隊到朝鮮,幾 年之內就獨當一面,而俄國人、日本人、朝鮮人、德國人、美國人,凡在朝鮮密謀侵害中國人的權利,袁世凱一個一個地把他們打敗了”。

我們再看日本人怎麼來評價袁世凱:日本記者內中村太郎說,袁世凱在朝鮮“善謀勇斷”。
因 為袁世凱在朝鮮的時候就抵制日本,就惹惱了日本,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日本政府準備先幹掉袁世凱。把駐朝鮮的袁世凱衙門全部給包圍了。但機智的袁世凱從英 國人那兒得到消息,在英國人配合之下,在英國海軍的接應下,提前坐上回大陸的船。日本人聽說了,在後面追,但袁世凱已經安全地離開了朝鮮。(《新史記》第 4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