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0日星期一

民國初年軍閥的三個來源


衆人只知駡北洋軍閥,却根本不知道辛亥前甚至“二次革命”前,北洋只有職業軍人,並無以武力搶奪把持政權,實行軍人獨裁的軍閥。是孫黃以軍人政變方式奪取政權並建立軍政府實行獨裁,首先製造出南方的“革命軍閥”,致使“南行北效”,在老袁死後便洪水滔天


《新史記》蘆笛


民初軍閥,似乎有這麽三個不同來源:
一、北洋軍閥體系。這是講得最多的,例如謝先生的那篇文章就是專講這個問題的。此處不贅。

二、清廷遺留下來的地方軍事將領,如東北張作霖,廣西陸榮廷等人。張常被視爲北洋一系(所謂奉系),這種分類,我覺得不符合歷史淵源──他並不屬於北洋六鎮。

三、同盟會員在各地“起義”後變成了當地集軍政大權爲一身的獨裁者。這是國民黨最忌諱人家說的爛事,其實在我看來,這些人雖然實力有限,但按人數計,並不少於北洋體系。更糟糕的是這些人率先開了地方武力反抗中央的先河。

清 廷求治心切,爲了富國强兵,對付列强欺負,大量組建新軍,便授了孫文以可乘之機。孫中山爲了武力推翻滿清,刻意在留日士官生中招納同黨,甚至在同盟會內部 秘密組建純軍事幹部組織──鐵血丈夫團。加入同盟會的留日士官生回國後分赴各地,成了新軍的中下層軍官,在辛亥時揭竿而起。據本人不完全統計,有如下加入 同盟會的留日士官生主持或參與各地“起義”:

【李書城、杜錫鈞、趙恒惕、向瑞琮、余欽翼、曾繼梧、王隆中、梅馨、程 潜、閻錫山、溫壽泉、黃國梁、孔繁蔚、蔡鍔、唐繼堯、李根源、殷承瓛、韓建鐸、李烈鈞、歐陽武、李顯謨、張國威、張鶚翎、周承炎、陳儀、吳恩豫、楊藎城、 蔣尊簋、魏邦平、許崇智、王麒、尹昌衡、周駿、王祺昌、張紹曾、吳祿貞、藍天蔚、雷崇修、張鳳翽、張益謙、仇亮、曾繼梧】

所以,所謂“辛亥革命”,完全是各地新軍中下級軍官發動的政變,也就是波及全國的兵變,根本沒有什麽人民革命可言。

這些中下級軍官都很年輕,起義後便成立軍政府,擔任都督或別的高官,所謂“都督”也就是獨裁,所有的軍政務都由自己一言而决,都而督之。

更惡劣的是,各省起義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告“獨立”,不承認中央政府權威。這種作法竟然爲後來的中央政府認可,等於是對地方叛亂公開作了合法性背書。相比之下,在成立民國甚至“二次革命”之前,北洋軍人還從沒幹過這種割據稱雄的濫事。

上 面列舉的那些人,後來並沒有都變成軍閥,有的死了,有的讓老袁調進北京,巧妙地卸了兵權甚至送入監牢(如四川的尹昌衡),有的則被部下搞倒。與此同時,也 有非軍人背景的同盟會員或甚至立憲派變成新軍閥,如陳炯明、譚延闓等人。其中一直保持軍閥地位的則始終是孫中山在黃浦建軍前依靠的基本力量。例如1917 年他在廣州成立所謂中華民國護法軍政府,自任軍政府大元帥,主要成員如陸海軍元帥唐繼堯、參謀總長李烈鈞、參軍長許崇智、陸軍總長張開儒、衛戍總司令方聲 濤,統統是辛亥革命製造出來的新軍閥。(新史記》第4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