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0日星期五

數位化下軟硬體受衝擊,重“框”更應重“內容”

外參記者柯宇倩台北報導/雲端時代的到來,讓電子書已不再是“做不做”,而是“如何做”的問題,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Chrome亞太區產品系列負責人簡立峰認為,在軟硬體產業都受到衝擊的今日,“內容”應是重點,但簡立峰也對《外參》表示,比起手機閱讀市場的蓬勃,問世沒有多久的平板電腦是否能保持目前的發展勢頭,還很難說。



簡立峰在接受《外參》採訪時解釋,近兩年間,尤其是2011年一整年,智慧型手機的成長非常快,大家花在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多。以美國的例子來說,原本美國人不太使用手機,加上美國幅員遼闊,做手機的成本高,因此許多公司不再投入手機產業,但智慧型手機逐漸普及後,美國使用手機的時間在2011年成長了30%,平均一個人一天瀏覽手機的時間為1小時,使用傳統媒體的時間卻只有40多分鐘,顯示手機市場的成長趨勢相當可觀。


Amazon目前在Kindle上有100萬本電子書,根據估算,在美國用行動裝置看電子書,5年後會比目前成長3倍,達到100億美金的成績。


簡立峰表示,現在許多人頻繁更換手機,大多數人在街上、大眾交通工具裡,都低頭看手機。“以前大部分人在電梯裡頭看鏡子,現在看手機。”簡立峰舉例,自己的兒子說,現在的電視最落伍,因為不會動。由此可知桌上型電腦也最落伍,因為按下去也不會動。“什麼最先進?手機最先進。”簡立峰認為,最終電視會變手機,電腦也會變手機。


因此,簡立峰對《外參》指出,雖然台灣的電子書市場還無法與美國相比,民眾閱讀電子書的習慣還不成熟,但電子書市的蓬勃發展只是時間問題,電子資料的閱讀市場應該會加速成長。


不過目前台灣硬體業的一個現象,就是只追求“螢幕大小”,而不在乎“內容”,促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便是一直有錢賺。簡立峰認為,其實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面對不同的螢幕大小,想做的事情都很接近。由於使用者不太在意“框”長什麼樣子,而是在意“用什麼東西”,因此不論介面大小為何,都是為了讓其中的網路服務得以使用,這些使用者想用的東西,都在“雲”裡,雲端科技把所有運算和儲存功能從裝置移到遠端的主機裡,這樣的改變,對台灣的硬體產業是重大的打擊,也是重大的機會。


目前,Amazon已經建立了WebstoreAppleiCloudGoogleeBooks等,在雲端科技的發展下,資訊服務的安全與可靠性可能變得更重要,簡立峰解釋,一旦某項安全服務出了問題,使用者可能會想“搬家”,不過如果雲端做得好,使用者可能會懶得搬,因此今日在雲端服務上的領頭者,要失敗並不容易。簡立峰建議:“還有機會蓋房子的,趕快去蓋,讓人家住進來,一旦住進來,30年不搬。”


因此,往後一旦手機掉了,再去買一支新的就好,因為所有資料都存在“雲”裡,在此情況下,許多零元手機出現,廠商送手機、賣內容,民眾對某一台裝置的忠誠度會下降,使用者不再記得裝置的品牌,只記得要上網“打卡”、要看電子郵件,使得資訊服務遠大於終端裝置,裝置製作者的壓力也會因為區別性下降而增加,這些都是裝置業者的挑戰。


雖然智慧型手機的發展相當可期,但不等於也能看好平板電腦的市場。簡立峰對《外參》解釋,平板電腦的發展趨勢目前看來相當正面,正處在各種硬體介面的研發階段,根據Google的一項關鍵字統計,在iPad問世後,全球於Google查詢iPad的關鍵字流量,將查詢PCnotebooknetbook等相關關鍵字的流量都打敗了,顯示iPad的熱門程度,但歷史上類似的統計出現過許多次,並非居於熱門榜首的產品就有好的發展趨勢。


2年前美國的資料顯示,美國人上網的時間不斷上升,同一時間,使用其他媒體的時間不斷下降,但花在電視上的時間卻持平,代表著民眾看電視的習慣沒變,只是可能一回家便將電視打開,卻坐在電視機前面上網,尤其是廣告時間。












2012台北國際書展中工作人員向民眾介紹電子書閱讀器。(外參記者柯宇倩攝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