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央视电视剧《知青》
旧上海知名游乐园“大世界”门前,摆立了一面哈哈镜,人们站在面前照镜子,必然哈哈大笑,哈哈镜的称谓由此而来。因为哈哈镜使用光的折射原理,夸张地颠倒和歪曲了人们的形象:矮子可以照成高子;胖子可以照成瘦子,达到漫画喜剧效果。
而在央视一套节目才播放完的当代历史剧《知青》,就是歪曲颠倒知青历史的哈哈镜,而它留给人们的不是哈哈大笑,而是深沉地思考!
人们不禁要问:如此歪曲知青那段历史,如此美化知青当时的劳动生活状态,编导者和播放者的动机何在?是有意无意地引导人们向往文革知青那段历史吗?还是有意无意地引导青年重复那段历史吗?
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评价,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作了这样的历史结论:“国家花了三百个亿,买来了‘三个不愿意’:知青本人不愿意,知青家长不愿意,当地农民不愿意!”试想:把一直生活学习在城镇,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初、高中毕业生(他们大部分还是15、16岁的未成年人),就硬使他们一下就离别他们从小就生活的城镇,一下就远离他们的父母亲人,到一个陌生农村环境,生活劳动,他们愿意吗?他们的父母亲人放心吗?在下乡当地土地资源缺少,集体财产匮乏的当地农民,他们愿意接纳这些半大不小的来拖累他们吗?
而那时知青离别城镇的真实情形是:亲人们抱头痛哭,依依不舍,撒泪而别。如果有知青赖着不下乡怎么办?那时权力者自有办法:强行迁移户口,强行作废粮本,断其生活来源,逼迫其下乡。
电视剧《知青》把知青中的特殊群体——占知青中20%的“生产建设兵团”知青,作为重点,花大量镜头来粉饰。而把占80%的插队知青作侧面轻描淡写地反映,掩盖那时绝大多数插队知青艰难困苦的真实情景。熟悉当时历史的都知道:所谓“生产建设兵团”人员,就是半军事化的农场工人——就是有单位的人了。他们有固定工资,有稳定的粮食副食供应,有固定的探亲假,有一定的作息时间。跟当时的城镇职工待遇差不多。尽管环境偏僻一些,生活也不怎么宽裕,但也不会饿着冻着。是那时知青梦寐以求的工作地方。除了象北京上海……那样大城市的“红五类”中的有一定关系的子女,一般知青很难进入这个特殊群体的。在这样少数的特殊群体里,他们可能有激动,有奋斗,有狂热,;有豪言壮语,有激情燃烧。难道就是这少数“兵团知青(农业工人)”的特殊群体,能反映整个知青的劳动生活的真实情况吗?
关于那时占知青80%的“插队知青”的劳动生活状况,有两封权威的信件可以集中典型反映出来:
一封是当时福建省莆田地区小学教师李庆霖写给毛泽东的信,反映他15岁的儿子,初中毕业生插队农村的劳动生活情况;一封是毛泽东的回信。
李庆霖在信中写到,“头年由国家供应口粮和发给生活费,维持了个人在山区的最低限度的生活……;第二年起,分得的口粮年年不够吃,每一个年头里都有半年或更多一些要跑回家吃黑市粮过日子”
“……在山区,孩子终年劳动,不但口粮不够吃,而且从来不分红,没有一分钱劳动收入。下饭菜吃完了,没有钱去买;衣裤在劳动中磨破了,也没有钱去添置新的;病倒了,连个钱请医生看病都没有;头发长了,连个理发的钱都挣不到。”
——在这里,我没有添枝加叶,也没有断章取义;只是摘录了一个普通小学教师反映他儿子——一个初中毕业生,一个未成年人,一个插队知青的劳动生活情况。
而毛泽东也在回信中认可了这些真实情况,“……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但拖了四年多,一直到毛泽东去世。也没有解决知青问题。
而央视电视剧《知青》,少有镜头反映插队知青艰难困苦的劳动生活真实情况,而多用镜头反映插队知青战天斗地、愉快乐观的精神面貌。这合乎当时的历史真实吗?
文革中的知青运动,是当时最高权力者的权宜之计,无疑是失败的!改革开放后知青返城政策,无疑受到全社会的欢迎:包括兵团知青在内的全国知青,都兴高采烈、义无返顾自愿返回城镇。证明了文革中的知青运动那样的荒唐和无奈,是那样不得人心!
文革和文革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断送了一代人的学业、事业;荒芜了他们的青春;耽误了一代科技人才的成长……。文革和文革中的知青运动,就应该全盘否定!
文革和文革中的知青运动,是当代史,距今才50多年。绝大部分当事人还健在。就有人明目张胆地颠覆和歪曲这段历史。正如温总理在今年三月两会中答记者问中所特别指出那样:“……虽然作出了《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是文革的错误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并强调指出,“如果政治改革不成功,文革的历史悲剧就会重现!”
电视剧《知青》,不管是有意或者是无意,客观上是在为文革中的知青运动评功摆好;客观上是为文革的重现制造了一点舆论。
国人须时刻警惕啊!
wangwei68,共识网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六月
(1486)
-
▼
6月 29
(58)
- 民意是梁振英的最大挑戰
- 海峽論壇後「海西」對台的下一步
- 飛新疆喊劫機 6名維族被制伏
- 林振雄:香港推動中國企業國際化
- 石原譏諷貓熊名字 大陸斥責
- 港生赴湘路祭李旺陽 被送返香港
- 台灣的「松下菁英」在哪?
- 羅援:三沙有軍事目的 天經地義
- 新疆自治区发生6.6级地震 十余人被坠物砸伤
- 罵薄熙來「一坨屎」 被勞教 網民獲平反
- 神九回家 劉洋微笑出艙 神十再送女太空人飛天
- 胡錦濤總理﹕總結經驗 推進一國兩制
- 道德治國的前車之鑒
- 新疆劫機 6維人遭制伏 七五騷亂3周年前夕 當局戒備
- 警方粗暴打壓 請願寸步難近 胡駕到全港陷無聲世界
- 對內強硬對外軟弱 只知口交 不敢真幹
- 熱比婭海外發功 疆獨劫機謀恐襲
- 賴幸媛封殺「台北會談」
- 北京不硬則已 一硬必須到底
- 彭博在中國被屏蔽與報道習近平有關
- 李錫銘何以大駡江澤民是“大政治騙子”
- 美助卿:美国将全面参与东南亚事务
- 悼念李旺阳 香港青年湖南遭暴力对待
- 陕怀孕7月妇强遭堕胎国际蒙羞,计生委急忙修补形象
- 世维会反驳中国官方关于新疆“劫机”的说法
- “中国投资是非洲经济增长的最大希望”
- 报道习近平家人资产,彭博通讯社网站在中国被屏蔽
- 著名影星汤姆·克鲁斯将离婚
- 哈哈镜似的反映知青那段历史
- 陳鵬:台灣民主短期內趨成熟
- 鐵道部長盛光祖至少戴過4塊名錶總值40萬
- 杨佳袭警案纪录片在韩国影展首映,上海警方极力阻止
- 什么才是真正好的教育?
- 林彪專機飛到蘇蒙邊境了嗎?
- 世界媒体看中国:担心与宽心
- 警方打造“护城河”围住胡锦涛下榻之香港酒店
- 重庆市民因讥讽薄熙来遭劳教案被法庭平反
- 减少进口伊朗石油:美国放弃制裁中国
- 他曾支持学生民运:网民悼念老笑星陈强
- 李鵬之女掌控國電 傳涉薄熙來案遭密查
- 市场的围墙——K先生、城堡和民企
- 王維國的個人災難,起因於北京兩個電話
- 2012年6月28日《明鏡郵報》
- 明鏡網熱點排行榜(2012年6月28日)
- 2012年6月28日《歷史日報》
- 回归15年,香港能否成为民主试验田?
- 中国官媒:挫败一起劫机事件
- 美国承包商承认帮助中国研制武装直升机
- 遭引產孕婦家門口「賣國賊」橫幅是誰掛的?
- 台灣修改中學歷史教科書
- 重慶警方兩名王立軍親信被免職
- 不满中国限制稀土出口 西方要求世贸仲裁
- 第一家陆银台北分行开业将以大量融资支持台资企业
- 香港人要拆除心中僭建
- 鄧靖雯、梁岸峰:廣州黑人死亡事件玄機
- 胡錦濤抵達香港 希望了解港人生活
- 一國兩制下的若即若離
- 民進黨需要世代大交替
-
▼
6月 29
(58)
-
▼
六月
(1486)
明镜博客 » 时事
Error loading feed.
明鏡網
Error loading feed.
明鏡十大热帖
-
明镜新闻网特约记者 2012年2月2日,时任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市委扩大会议上讲话。他特别指出:“即使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先富裕起来了,还有百分之四十九,也就是六亿多人仍处于贫困之中,也不会有稳定。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只有搞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
-
失明維權律師陳光誠傳奇般逃離地方政權非法軟禁的魔爪,所揭露出「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群眾專政」的種種暴行,令人覺得彷彿回到文革歲月,正好印證了中央領導人所言:「如果不搞政治體制改革,文革悲劇就有可能重演。」 稍有良知的人都曉得,陳光誠是雙目失明的殘疾人士,對於擁有軍隊、警察、法...
-
入夜後民眾愈聚愈多,警方阻止民眾靠近現場,並要求散去。(網上圖片) 四川瀘州市一名魚販昨日駕駛運魚貨車涉嫌在禁區停車,與前往處理的3名交警口角,目擊者稱魚販遭人拖下車毆打至死,警方更一度阻止家屬接近屍體。事件引起公憤,民眾堵塞道路要求交出兇手,還死者公道,至晚間聚集人數...
-
【兩岸組記者報道】薄熙來被免去重慶市委書記職務近一個月,昨傳出爆炸性進展。官方通訊社及央視昨晚公布,薄熙來因涉嫌嚴重違紀,中央決定停止其擔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職務,由中紀委立案調查。 另公安機關對英籍商人海伍德去年在重慶死亡案高度重視,成立小組調查後認定為謀殺,薄妻谷開來...
-
明鏡特約記者 徐康 《明鏡月刊》長篇文章披露: 徐明落在別人手中,張建坤下落不明,是“周永康抓了寶寶親屬”這一傳言的源頭。 剛剛在記者會上大談政改、大批文革遺風,借“倒薄”事件收穫無數支持的溫家寶,也頓時陷入被動之中。但溫歷來旗高一招,往往於逆境之中更顯...
-
《新史記》高伐林 《資治通鑒》這部300多萬字的史書,全部通讀一遍都不是容易的事,可是毛澤東晚年對人講,他讀過“一十七遍”! 這真令人驚訝。 毛 澤東是吹牛誇口,忽悠身邊的女護士嗎?他真每次從頭到尾一頁不落地讀的嗎?是不是略讀、跳讀、選讀……?根據毛澤東...
-
(中央社台北11日電)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之妻谷開來9日的謀殺案審訊,絕對是公開發展的罕見且引人注目的中國大陸菁英政治案件。不過,這種事並不是沒有前例。 「華爾街日報」報導,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研究員梅瀚瀾(Alice Miller)...
-
50年後回想迎接解放時憧憬未來,好不心酸! 我怎样跋山涉水寻找大饥荒幸存者 吴江:现代复辟派和古代变革史 律师:不该追究八旬老翁文革期间杀人案 梅花香自苦寒来——独立宣言的故事(上篇之二) 梅花香自苦寒来——独立宣言的故事(上篇之一) 文化大革命缘起于反击彭黄张周集...
-
明鏡新聞網 編譯 文道喻 夏天的時候,我們最喜歡在大樹下乘涼,茂盛的葉子遮蔽了刺眼陽光,伴隨徐徐微風,讓人有一種恬靜悠然的自在;中國是一個大國家,它就像東亞地區的大樹,曾經一度歷經寒冬只剩枯枝落葉,但現在春天來臨,國家重新長出翠綠新芽,充滿旺盛的生命力。中國崛...
1 条评论:
一代人的痛苦和悲惨的青春,就这样“被遗忘”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