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4日星期一

童清峰:台灣居民任大陸公職之爭

台灣居民在大陸任公職議題在台灣延燒,馬政府承受綠營巨大壓力,當事人被指涉及國家利益跟忠誠問題。陸委會發現三十二名台灣人在大陸擔任公職,可能作出懲罰。


兩岸關係逐漸緩和,交流日益正常化,但台灣民眾在大陸擔任公職的議題仍在國會延燒,在立法院施壓下,原本睜一眼閉一眼的陸委會準備開鍘。

台灣民眾在大陸黨政軍任職的問題存在已久,相關單位始終未積極處理,讓當事人誤以為在目前兩岸和解氣氛下可以在大陸擔任公職。但台灣政治卻有不同邏輯,尤其在綠營壓迫下,馬政府縱使想「輕輕放下」,也承受極大壓力。

陸委會審查初步發現:有三十二名台灣居民在大陸擔任公職,比較知名的包括鳳凰衛視資訊台副台長吳小莉、北京台協副會長黃紫玉、東莞台商子弟學校董事長葉宏燈、前深圳台協會長黃明智、東莞市政協委員林佳蓉、洪文正等人。台灣叛逃軍官黃植誠、林賢順都曾擔任政協委員,目前只有林賢順還擔任政協委員。當年叛逃、現任世界銀行副總裁的林毅夫也在名單中。

這份名單已剔除屬於特聘、特邀,還有仲裁委員等部分,包括政協特邀委員、人大特邀代表、地方仲裁協會仲裁員、公立大專院校專任教職,皆未列入名單中,否則人數可能很可觀。

台灣法律明文禁止國人在大陸擔任公職。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二項修正規定,台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不得擔任經公告禁止的大陸地區黨、政、軍或具政治性機關、團體的職務或為其成員;此外,未經公告的大陸黨政軍單位,若有影響台灣國家安全與利益者,也都需經報政府許可後始任職。

台灣居民在大陸擔任公職,主要有三種:第一是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其次是法院陪審員。第三是學校教師。其中以擔任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最敏感。

要清查台灣民眾在大陸擔任公職相當不易,這次是根據國安局提供「情資」,才讓相關當事人曝光。國安局初步統計,中華民國國民在中國大陸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一人,地方政府政協或特邀委員七十三人,在各地政府擔任人大特邀代表五人,其他還包括地方政府顧問、各級法院特邀陪審員、各地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大專院校編制內教師等九十人,合計一百六十九人。但經陸委會查證後,發現裏頭有重複名單,也就是一個人擔任二個以上職務,實際上是三十二人,不過受限於查證困難,確實人數恐不止於此。

近年兩岸學術交流頻繁,台灣民眾到對岸任客座或短期教學如過江之鯽,估計超過數百人。不知是否百密一疏,國安會提交的名單,竟沒有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巫和懋。巫是台灣知名管理學者,他在台灣大學開的「賽局與產業競爭策略」課程相當叫座,每次上課幾乎把教室擠爆,六年前他與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霍德明、台大經濟系教授朱家祥三人聯袂到北大任教,引起對岸來台挖角的討論。

可被處以徒刑或罰金

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表示,台灣民眾前往大陸學校任職,若只單純兼課或擔任講座不致觸法;若身兼行政職,就可能牴觸兩岸條例第三十三條,可處以徒刑或罰金,並得連續罰。但陸委會核心幕僚指出,從民進黨時代到現在,針對在大陸任公職台灣民眾,一貫都採取勸導方式,目前掌握的這三十二個人,確認身份後,會轉交相關單位。他暗示最終還是會依過去模式處置。至於巫和懋案,劉德勳說,目前由教育部處理中。

對於台灣民眾出任大陸黨政軍職務,相關主管機關可能是基於政治考量,竟有法不行,拿「令箭當雞毛」,只想用道德勸說擺平此事,遭到朝野立委炮轟。國民黨立委吳育昇質疑,陸委會早在二零零八年九月就公告,台商違反規定擔任中共政協委員至少十幾人,為何迄今一件未罰?

這份廣受矚目的名單中,目前擔任廣東省政協委員的吳小莉身份最特殊,她同時具台灣和香港身份,但她之前強調以香港居民身份在大陸參政。同時具台灣和香港身份在大陸參政者還有影星胡慧中(江蘇省第九屆政協委員)和台商黃紫玉(第九屆、第十屆大陸全國政協委員)。

政協職務具統戰意涵

政協在中國國家組織屬政務機關之一,政協委員可以參與政務殆無疑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明訂其主要目的之一為「宣傳和執行祖國統一,積極開展同台灣同胞和各界人士的聯繫」,具高度統戰意涵。

大陸以黨政職務酬庸台灣民眾的政治意圖不言可喻。自二零零二年中共中央統戰部同意大陸省市級以下政協組織可安排台灣人士加入後,對岸以政協委員職位授予台商的動作轉趨積極,剛開始台商僅受邀列席政協會議,之後部分地方政協直接邀請台商出任政協委員。

前陸委會副主委、現任政大國發所特聘教授童振源指出,依現行法令,台灣人不能擔任大陸公職,也不能在黨政軍任何機構任職,在兩岸對峙情況下,本來就有國家忠貞考量,這無法避免,但其中有兩個模糊灰色地帶,一是跟國家相關的企業或單位,例如學校或國有企業,二是榮譽性質,但並無實質權利者,例如政協或地方諮詢小組成員等。「台商在大陸有需要經營政商關係,但踏入這一塊就違反台灣的法規。」童振源說。

事實上,在兩岸軍事對峙情況下,台灣方面應該釐清,所謂的黨政軍包括哪些單位,國有企業、教育單位,或政府諮詢機構等,須公開說明。但有一些單位是明確禁止的,像人代、政協等,並無模糊空間。很多台商表示,自己是特邀、特聘的身份,只在相關會議中針對熟悉的領域表達意見,不具有實質權力。但童振源認為,畢竟兩岸是對抗狀態,總統馬英九也承認這一點,這方面當然就要考量國家利益跟忠誠的問題。

一九七九年在金門服役時,游泳叛逃到中國大陸的林毅夫,近日傳出有意返鄉祭祖,在台灣引發激烈討論。台灣團結聯盟立法院黨團召開記者會,總召集人許忠信批評,林毅夫目前以「投敵罪」遭到政府通緝,依照法律,犯罪行為仍在持續中,呼籲法務部不可知法犯法、訂出「林毅夫條款」替林回台祭祖解套。

童振源指出,林毅夫叛逃是事實,畢竟他違反了台灣法律,沒有理由豁免,否則其他叛逃案也都可以要求比照,軍人建立的國家忠誠勢必會受到質疑,軍紀亦將瓦解,所以這不只牽涉林毅夫個人的人權問題而已。其實如果他願意誠懇面對台灣司法,相信會有很多台灣人同情他,如果朝野取得共識,請求馬英九依特赦方式處理,也不難理解,但前提是他要先面對台灣司法。

兩岸關係日趨密切,但台灣人任大陸公職仍十分敏感。在兩岸交流的現實中,也越來越多灰色地帶,引起更多爭議。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