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夜的奪命海難中,港燈客船「南丫四號」一撞即沉,海事處證實該船的船艙事後出現10呎乘10呎(約3米乘3米)大洞。據悉,破洞在船身左側後方,相信波及主機房及油櫃艙,專家推測船艙外殼被撞後有如「開罐頭」般ṃ開,巨大的破口足可在兩分鐘內讓大量海水灌入,可能等同船的重量,頭輕尾重的「南丫四號」於是出現「搖搖板」槓桿效應,直插海中。海事處正全面調查飛快沉船原因,預料需時半年。
明報記者
約120噸的「南丫四號」昨停泊在南丫島牙較灣,船身左側中部至船尾損眦嚴重,座椅歪斜,甲板圍欄被扯斷,圍板亦被撕開,露出水面的船艙金屬外殼有如「開罐頭」般ṃ開「向外翹」,部分船頭圍板亦有丟失。
警方、政府化驗所及消防處人員昨先後登船調查,分別在上層船尾位置量度、拍照及檢查損眦情。由於客船漏油,海事處以防油污帶圍繞客船,又派油污處理船清理海面油污。
如開罐頭ṃ開 船尾入水
據了解,目前先由水警向涉事各人問話蒐證,海事處集中研究事發過程。消息指出,破洞是位於浸在水中的船艙位置,約介乎主機房及油櫃艙(見圖),一直伸延至甲板。船艙內櫳高度為2.8米,闊6.8米,兩個艙房約長10米。消息人士推測,該巨大破洞可於兩分鐘內讓大量海水急灌入艙房,可能相等於該船的重量,尾重頭輕的「南丫四號」於是形成「搖搖板」效應,船尾下沉,船頭朝天,整條船直豎海中。
3米乘3米大洞 伸延至甲板
檢閱過「南丫四號」破船照的香港工程師學會輪機暨造船學界別顧問小組主席司徒家成則推測,破口急速入水可能達逾100噸,否則不會沉得如此快,主機房「摩打」亦可能被浸,無法發動水泵吸走海水。
司徒家成指出,為防撞擊引致沉船,船艙會以密不透水的金屬製「密水間封」(或稱密封檔)隔開,即使一個艙被撞破,仍有浮力防止沉船,因此相信「南丫四號」有多於一個艙被撞破,甚至連「密水間封」都被撞歪,有兩個艙同時入水,才會立即沉船。
他又以露出水面的破口分析,港九小輪「海泰號」撞向「南丫四號」,「海泰號」船身凸出部分插向「南丫四號」艙房,撬走船殼,情猶如「開罐頭」。
調查報告料需時半年
海事處長廖漢波昨在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中表示,碰撞令港燈船出現一個10呎乘10呎(約3米乘3米)大洞,可能是極短時間內沉船原因之一,但仍有待詳細調查,預計需時半年完成調查報告。
至於調查方向,廖漢波說會循多方面調查﹕「兩隻船發生碰撞,好明顯有人無遵守防止碰撞的規則,船上人員有無利用所有有用器材,有無足夠瞭望,都希望在調查中找出。」另外處方亦會調查船長駕駛態度有沒有問題,及會分析雷達系統資料,鑑定當時船速及是否有人違規駕駛。
對於有指「南丫四號」為方便觀賞煙花關燈,政府消息人士表示,這將是其中一個調查重點,即使「海泰號」船長拒落口供,現場證據、目擊者證供及雷達仍可提供證據。
香港 明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