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6日星期五

江雁南:中國「影子銀行」幽靈

中國「影子銀行」規模約二十萬億人民幣,相當於GDP一半,但央行行長周小川認為,從規模到問題來講,都比西方小得多。

何為「影子銀行」?它在中國的現狀如何?是否構成巨大風險?這正成為金融業關注的焦點。

十一月十一日,在十八大新聞中心舉辦的一場主題為「中國銀行改革與科學發展」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回答《華爾街日報》記者關於「影子銀行」的提問時表示﹕「中國也像其他許多國家一樣,會有『影子銀行』,但從規模到問題來講都要小得多。」並表示,金融服務需要多樣化,是傳統銀行所不能提供的。

而就在一個月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東京發布《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指出中國某些領域出現信貸惡化的跡象,可能會對非銀行貸款機構產生更嚴重影響。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任何比尼爾斯更表示對中國的「影子銀行」感到擔憂。

IMF報告裏所謂的擔憂是指中國這幾年民間借貸市場風起雲湧,卻危機四伏。包括廣為熟知的溫州企業倒閉潮引發的一系列資金鏈斷裂,鄂爾多斯的房產十年幻滅,空留一座鬼城和一堆天文數字般無法償還的民間借貸。而這裏面都充斥著「影子銀行」的魅影。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撰寫博客認為,中國的「影子銀行」分為兩部分,一類是銀行業內不受監管的證券化活動,以銀信合作為代表;另一部分是不受監管的民間金融,屬於銀行體系以外,主要包括:地下錢莊、典當行和民間借貸。

「影子銀行」一詞的出現來源於金融危機後,西方開始反省金融體系的脆弱程度。研究發現,除了銀行之外,「影子銀行」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甚至比銀行體系金額還要大,從而引發金融界的討論和監管層的注意。

評級機構穆迪公司亞太區金融組副總裁兼高級分析師胡斌對亞洲週刊表示,由於「影子銀行」的界定和邊界還非常模糊,並且非透明化,業內大致估計其資產規模達到銀行總資產的百分之二十,也就是將近二十萬億元人民幣(約三點二萬億美元),這個數字相當於中國GDP的一半。

從二零一零年底,央行開始第一輪加息,宏觀經濟收緊,造成某些金融領域發生資金短缺的情況,形形色色的「影子銀行」便開始大行其道。胡斌介紹,在資金從緊的情況下,首先是地方融資平台很難融資,由信託公司介入,通過政信合作融資;其次,房地產向來是調控重點,它借助理財產品往往由信託公司組織,銀行銷售,投資標的是地產項目;再有就是民間借貸。針對「影子銀行」的規模迅速擴大,二零一一年政府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力度不斷增強也是基於此。

以銀信合作為例。由於企業間的互相拆借是明文規定不允許的,房地產、地方融資平台也被國家政策管制。為了募集資金,企業會通過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或者銀行通過信託公司搭橋發行,或是信託公司和地方融資平台合作發行產品。主體雖然不一樣,但產品都是由投資人出資,匯集資金,信託公司拿地方政府的欠款作為擔保,最終將錢匯入到地方融資平台,或平台下的基建項目。

另外,房地產需要再融資發展新的項目,或者急需資金周轉都會利用此中手段。

「其中最大的風險是,如果發行的理財產品下面是虛擬的項目,這種違規操作使得風險揭示並不準確。」胡斌舉例說﹕「這些年發生多起東部沿海的地產開發項目在募集完資金多年後仍荒蕪一片,其實錢是被用到其他地方去了。」此外,有銀行發行短期的理財產品支持項目建設,但假設項目短期之內無法建成,理財產品如何償付給投資人,這種流動性風險一旦負擔不了將造成投資人顆粒無收。

雖然「影子銀行」存在種種風險,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另一層面上卻起到了金融市場的補充和創新作用。浙江財經學院副教授丁騁騁博士接受浙江一家電視台採訪時指出,民間借貸市場有各自的供給和需求。「供給方面,國內銀行業等機構的准入門檻非常高,民營資本很難進入,而民間有大量存款閒置,有強烈的放貸意願。需求方面,需要貸款的企業和個人非常多,而銀行一般會挑選優質客戶或大客戶,只能滿足一部分企業和人的需求,民間借貸市場成了重要補充。」

近年來,銀監會相繼出台一系列措施規範「影子銀行」。包括通過加強對信託投資公司及銀行的管理,要求商業銀行跟信託公司並表,要求信託公司投資報送,規範產品等。如周小川所言:「銀行是承擔風險的,也是經營風險的,所以,風險也會向其他的非銀行金融機構轉移,這也是必然的。但我們也要保持高度警惕,在鼓勵金融業務多元化的同時,對於風險、對於可能出現的問題保持高度警惕和有效的監管。」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