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1日星期一

該從李克強內閣期待什麼?


 《外参》編譯  歐果果

  具里程碑意義的全國人大

  比起往年奢侈鋪張,今年人大顯得格外儉約樸素,當然,這是新領導上任後企圖塑造的新風氣,展現“實話實說”和“親民”形象。自2012年11月十八大結束以來,“節儉”成了官方媒體吹捧的新熱詞,而作為全世界最大議會,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於3月5日開幕,大張旗鼓已不復見,這場擁有近3000名代表匯聚在充滿煙霧的首都北京的年度盛會,排除掉私人飛機、紅地毯酒會、車隊和奢華宴會,充滿難懂辭彙的講話也遭大幅縮減。




  68歲的劉延東是李克強團隊中唯一女性。



  記者兼作家黃文廣於美國有線電視新聞金錢網(CNN Money)發表的文章寫道,本次人大的議程項目之一是打造“超級部委”,也就是吵得沸沸揚揚的大部制改革,進一步精簡政府機關,削減繁瑣架構和減少職能重疊,並省去不必要費用。經濟方面,政府將推出雄心勃勃的新政策,強調新增長模式之必要,不再單純地仰賴出口,而是促進國內消費、改善空氣、水和食品安全,增加社會福利上的支出。

  政府發言人稱,此次人大是具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承諾維持十天的會期是“民主”又“進步”的。代表們預計將選出新國家主席與副主席,並通過內閣新人選,包含總理與各部部長,這些人便是中國未來十年的領導者。不過,黃文廣提醒,美國參議院對總統提名案確認其行政及司法地位的同意權聽證會上的激烈辯論,不要指望能在中國發生。

  在中國,選舉只存在於理論中,無論國家主席或國務院成員,都早被執政的共產黨內定,包括政治局委員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也是如此,全國人大僅僅形式上批准這些由黨內資深大佬作出的決定,如許多外國媒體形容,名義上最高的國家權力機關終究只是“橡皮圖章”。

  何頻:焦點是李克強和其內閣成員

  所以,“被選舉”出的人選一點都不會讓人意外,如同往年,政界人士通常事先(會議召開數週前)向國外媒體透露新領導名單,舉例來說,2012年11月成為總書記的習近平,將“當選”國家主席,黨內第二號人物李克強將取代溫家寶擔任新總理,晉升中國頂級的管理者,“若說受全世界矚目的十八大是由習近平主持的領導替換,那麼,今年人大的焦點就是李克強和其內閣成員,” 政治分析家、同時也是明鏡新聞出版集團創辦人何頻表示。

  何頻提到,由於中國的國防及外交政策的決定權在黨手上,李總理率領的新內閣事實上是“經濟內閣”,意味著國務院這個最高行政機關將主導國家未來十年的財政、經濟和社會發展,成員包含總理、副總理與國務委員。






 

  新領導更深程度了解這些遠遠落後於國家繁榮經濟的底層人民。



  現年57歲的李克強是團派代表人物,2007年擔任副總理前曾是河南省委書記和遼寧省委書記,擁有經濟博士學位。任副總理期間,他已積累豐富經驗,對於處理中國的經濟和財政非常嫻熟,積極推展通過經濟結構變化和城鎮化來達到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另一位值得關注的人物是67歲的張高麗,與李克強同是政治局常委會一員,他將被提名為副總理,負責監督財政部門、稅務機關與中央銀行;政治局委員、68歲的劉延東是李克強團隊中唯一女性,負責教育、公共健康、科學與技術方面;而前廣東省委書記,58歲的汪洋也是呼聲極高的副總理人選,負責發改委、國土資源、住房建設和商業;67歲的馬凱是現任國務委員,預計會繼續待在國務院,農業、林業、水資源、民族與宗教事務將是其職責所在。

  前領導缺乏經濟相關經驗

  “以前的領導團隊由技術官僚組成,國家主席胡錦濤是水利工程師,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是地質學家,缺乏經濟相關經驗,其政策措施被廣泛視為僵硬、不靈活,”上海商業分析師王毅(Wang Yi,音譯)告訴黃文廣:“面對全球金融危機,他們選擇短視近利的政策方針,如通過大幅支持國有企業來獲得直接好處,但未能解決政府壞帳與過熱的房地產市場,這些將對國家有長遠的負面損害。”

  在新領導班子中,像習近平、李克強及其他國務院成員,很多都具備法律和經濟學背景,善於處理經濟或金融問題。張高麗是中國財政政策的掌舵者,汪洋負責外國貿易和投資,兩人均曾在最開放的廣東省工作過,紀錄顯示他們傾向推行有利民營企業和外國投資者的經濟自由化政策,是其優勢所在。

  除此之外,大多數新領導成長於文化大革命時代,年輕時或多或少來到工廠或貧窮農村勞動,使他們更深程度了解這些遠遠落後於國家繁榮經濟的底層人民,意味著過去“不惜一切全力增長”的模式將有所改變,轉而強調——不只嘴巴上說說——良好社會福利之規劃、環境保護和縮減富人與窮人間日益擴大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觀察過去表現,這些核心成員都是眾所周知的低調和直率,將採取更實際、更強硬,但也更願意適時妥協的態度來面對國內外衝突。

  中國十年一次的領導過渡正好發生於國家面臨嚴重經濟和社會挑戰。目前來看,許多報告不約而同警告著經濟放緩,2012年整體增長率只有7.8%,比起過去十年平均10.6%降低不少。再者,由於美國和歐洲需求減少,中國出口業開始進入寒冬期,根據匯豐(HSBC)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用以衡量製造業在生產、新訂單、商品價格、存貨、雇員、訂單交貨、新出口訂單和進口等八方面狀況),2013年2月的數值為50.4,遜於1月的52.2,是四個月來工廠增長最慢時刻。

  前所未有的城鎮化計劃

  因此,尋求穩定和持續增長,對投資驅動及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模式進行再平衡,即是李總理的優先事項,2013年官方設定的經濟增長率目標是7.5%。黃文廣認為,李克強掌權後,一個重要和期待已久、用來刺激經濟增長的新政策將是前所未有的城鎮化計劃──讓四億農村人口往城市移動,換句話說,當前城市居民約佔中國總人口30%,但到了2020年,將成長一倍(已開發國家的城鎮化程度平均為80%)。對此,政府估計花費40兆人民幣創造就業機會、建造房屋、道路、醫院和學校等。

  中國新一屆領導集團希望,城鎮化進程將改善數千萬農民的生活質量並推動國內消費,批評人士則擔心,儘管城鎮化帶來巨大利益,但中共一貫自上而下又草率的做法,使城鎮化可能導致新一波土地掠奪與非理性城市建設,從而引發一系列問題,如耕地萎縮、社會福利系統負擔過重以及失業率飆升,因此,農民或許離開了農村,在城市卻沒有一份穩定工作。

  1970年代末期,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改革農村經濟的手段是,通過分配土地給個人家庭及允許農民出售多餘農產品來賺取額外收入,有效提高農業產能。等到1990年代,國務院總理朱鎔基重組境況不佳的國有企業以提高效率,同時避免大規模失業爆發,為往後20年的強勢增長奠下良好基礎。黃文廣指出,李克強的城鎮化理想勢必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未來十年最重要的課題便是實現平衡增長。(《外參》第19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