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9日星期日

前員工10萬電郵紀錄揭黑幕 Google避稅數以億鎊計


英國首相卡梅倫

Google英國業務深陷避稅醜聞,一名前銷售部主管向稅務部門提交逾10萬份在Google工作期間的電郵紀錄,踢爆Google在國會作不實證供誤導公眾,力證該公司大批廣告業務實際在英國洽商,但正式交易時則轉移到愛爾蘭落實交易避稅,估計過去10年少交稅款數以億鎊計。今天(周一)首相卡梅倫將(David Cameron)與Google執行主席施密特(Eric Schmidt)會面,勢有一輪交鋒。

最新數據顯示,Google英國業務的營業額高達30億鎊(353億港元),但應繳稅項僅730萬鎊(8,597萬港元),主要原因是公司以交易不在英國完成為由避稅。下議院公共帳目委員會(PAC)早前傳召Google北歐業務副主席布里蒂(Matt Brittin)作證,他初時強調英國廣告銷售部員工與英國公司的洽商,「不涉價格談判」,甚至「(英國)無人負責推銷」,到上周再改口稱,英國員工不得執行和完成銷售合同。

英戶口賬目轉至愛爾蘭

曾在Google英國銷售部門當主管的瓊斯(Barney Jones)眼見布里蒂撒謊,決定挺身而出將手上逾10萬份電郵檔案交予稅務海關總署(HMRC)調查,又向《星期日泰晤士報》披露有關合約文件,揭示英國銷售部門員工實際會與英國客戶洽商和簽約。例如一份2004年與滙豐簽署的4萬鎊(47萬港元)合約,就由英國總部寄出;另一份合約上款附近列出倫敦總部地址。

瓊斯透露,在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間,公司要求他將英國戶口賬目轉至愛爾蘭都柏林總部,令技術上,所有交易和合同在都柏林完成。

由於愛爾蘭企業稅率僅12.5%,遠低於英國的23%,收入更可經荷蘭等空殼公司轉移到避稅天堂百慕達群島,避過巨額稅款。Google年報顯示,在2006年至2011年間,英國業務收入達180億鎊(2,119億港元),但期內的應繳稅項僅1,000萬鎊(1.18億港元)。

「真正受害是英納稅人」

瓊斯說,看不過眼Google以肩負社會責任自居,又說座右銘是「不作惡」(Don't be evil),避稅違背對公眾的承諾。他炮轟Google營商手法不道德,遺憾自己曾是一分子,又替英國納稅人不值:「真正的受害者是被Google欺騙的一般英國納稅人,他們沒法子聘請會計師,喬裝在愛爾蘭、百慕達或英屬維爾京群島賺錢。」

除了Google,多間科技公司包括蘋果、亞馬遜等避稅醜聞相繼曝光,卡梅倫矢言會堵塞避稅漏洞,他今天將在首相府與施密特會面,預計會談及有關問題,輿論亦向卡梅倫施壓,要求他將施密特踢出高層商業顧問小組。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

Google避稅招數

1)Google倫敦銷售團隊游說機構在Google落廣告

2)在倫敦洽商交易協議和詳情

3)交易收入會轉賬到愛爾蘭分公司,當地稅率僅12.5%,遠低於英國的23%

4)由於Google部份技術在百慕達等避稅天堂註冊,愛爾蘭分公司入賬後,大部份收入經荷蘭等地空殼公司,再轉到這些國家避稅

香港   蘋果日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