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4日星期二

習近平前大筆桿子施芝鴻為何大談“左右之爭”



《明鏡月刊》特約記者 相江宇



習近平出訪必帶施芝鴻
  
自從輔佐習近平後,可以說施芝鴻寸步不離中共新“王儲”,尤其是習的每次出國訪問,施都如影隨形。

2009年2月8日上午,習近平乘中國民航包機離開北京,開始對墨西哥、委內瑞拉、巴西等五個拉美國家和歐洲國家馬耳他進行正式訪問。官方新華社報導說,陪同習近平出訪的就有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鴻等。

正是在此次訪問中,習近平在墨西哥會見華僑代表時,痛斥少數外國人對中國事務指手畫腳。習近平說,“有些吃飽了沒事幹的外國人,對我們的事情指手畫腳。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和貧困,三不去折騰你們,還有什麼好說的。”

習近平的這句話曾在網上引起轟動效應,支持者和抨擊者有之。不知習近平的智囊施芝鴻會有什麼想法?

2009年12月14日習近平出訪日本等亞洲四國,在陪同其出訪的眾多高官中,當然必有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鴻。而習近平在此次訪問中超越常規地堅持要求會見日本天皇,曾在日本政界引起一場不小的政治風波。

2010年3月20日,習近平抵達俄羅斯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開始對俄進行正式訪問。這是習近平首次訪問俄羅斯,也是其此次歐洲之行的第一站。他還對白俄羅斯、芬蘭和瑞典進行正式訪問。隨習近平出訪的人員中,人們又看到施芝鴻的身影。

2010年6月14日上午,習近平離開北京,赴孟加拉國、老撾、新西蘭、澳大利亞進行正式訪問。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鴻仍然隨侍在側。

從官方媒體報導中可以看出,陪同習近平出訪的官員很多,每次都有不同面孔出現,但施芝鴻卻是習近平外訪的必帶官員,給人一種沒有施芝鴻陪同,習近平就不出國訪問的印象。


施芝鴻(右三)訪問美國時與希拉里合影。    
高調談“政改”

中共十八大召開期間,參與十八大報告起草組工作的施芝鴻高調談政改,很受關注。施芝鴻強調,十八大報告明確了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在內的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可形象概括為“高舉旗幟走轉改”,“高舉旗幟”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走”就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轉”就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施芝鴻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解析了十八大報告的幾大關鍵詞:

首先,是用兩個“五位一體”構成黨和國家戰略新布局。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從“四位一體”擴展為“五位一體”,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之後,增加“生態文明建設”。而十八大報告中提出黨的建設總體布局也是“五位一體”,即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

其次,十八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強調在必須牢牢把握八個基本要求,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長遠指導性。

施芝鴻指出,十八大報告提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從“建設”到“建成”,一字之變,是質的飛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階段性目標。

早在十七大時,作為“大筆桿子”的施芝鴻就是報告起草組成員。此次十八大報告起草工作,習近平擔任報告起草組組長,施芝鴻更是重要參與者。十八大報告向黨內外、國內外宣示了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評價。

施芝鴻為何大談“左右之爭”?

2013年3月“兩會”期間,平時很少公開露面更很少發表評論的始終在幕後運作的施芝鴻,不但走上前台而且還大談“左右之爭”,令媒體有不可思議之感。

據鳳凰網報導,在本屆全國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要堅持改革開放,從經濟到政治,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鴻認為,改革需要頂層設計,並且擔心目前的左右之分,造成國家的撕裂。

施芝鴻認為,中共黨內對於堅持改革有共識,但是目前的左右之爭不僅會撕裂社會,也會對改革的持續進行造成阻礙。

隨後,施芝鴻接連問道:“為什麼十八大報告提‘解放思想,凝聚力量’?為什麼要凝聚力量、怎麼凝聚力量?不把左右這兩個極端衝破的話,怎麼凝聚力量?”

對於學術界質疑,這麼多年,政治體制改革還要摸著石過河,是不是沒有改革的決心,施芝鴻就指出,摸石頭是一種比喻,其實就是透過試點來尋找正確的路徑。

施芝鴻說:“‘摸石頭’在我看來就是‘摸規律’。對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這樣的實踐論、這樣的‘摸規律’來說,它有過時的時候嗎?有人說這個過時了。我覺得摸規律、摸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規律,這樣的實踐論永遠不會過時。把‘摸著石頭過河’和科學的、從中國實際出發的頂層設計結合起來是至關重要的。”

施芝鴻稱,“為什麼十八大報告提‘解放思想,凝聚力量’,為什麼要凝聚力量?不把左右這兩個極端衝破的話,怎麼凝聚力量?”這句話解讀了十八大起草報告中的部分內幕。左右之爭已成為困擾高層決策部署的一大阻力。

還有評論指出,左右之爭,其實是利益之爭,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尤其是在權貴們不知進退,群眾缺乏耐心的背景之下,雙方矛盾根本無法調和,改革也勢必被綁架。

這或是施芝鴻大談“左右之爭”的原因。

有評論指出,參與了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政治報告的起草工作,可以說施芝鴻是掌握決策內情、了解高層心態的極少數人之一,而且他過去絕少公開發言,遑論涉及左右之爭這個敏感話題,此次突然主動挑起這個話頭,顯然是事出有因。

新華社後來公布施芝鴻卸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擔任政協委員,人們才恍然大悟。不過,他因爲什麽原因突然卸任?仍然是個謎。是因爲年齡嗎?但他的年齡從來沒有公布,人們無從斷定是否超齡。(《明鏡月刊》39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