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8日星期二

大部制改革失敗後李克強變得更加低調了

《內幕》特約記者 葉橋

 寶不行,李克強能行嗎?

   然而,這最終邁出一步用了整整五年時間,本來應該在溫家寶期內完的任務,卻拖到了李克強上任。溫家寶執政十年,尤其他的第二個任期,外界期待的部制改革卻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在其卸任時,空喊了年的大部制,卻變成“大忽悠”,無論他在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花多大篇幅解釋大部制改革裹足不前的原因,他都無法推卸十年任期毫無作為的責任。

   那麽,人們禁不住要問,在溫家寶任內裹足不前的“沈疴”,在新總理李克強裏就能迎刃而解了嗎?李克強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來啃下這塊“硬骨頭”嗎?答顯然是悲觀的!
   
   溫家寶作完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後與李克強握手。
   
   李克強的大部制情結
   
   外界只所以不看好李克強接任總理後再次推出的大部制改革,只因五年前他所主導的那場轟轟烈烈的改革攻勢,最後卻以他的完敗而收場。隨後,所謂的大部制改革就束之閣,直到中共十八大習李開始全面接班,大部制的夢想又重新從中海飛出。

   然而,我們無法忘記五年前的那段歷史。十七大後李克強走馬上任當上副總理,溫家寶就把胡錦濤極力倡導和推行的大部制改革這個燙手山芋交給了李克強。胡錦濤曾在十七大政治報告中對行政體制改革大段闡述,提出“要抓緊制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係、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

   “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運行的干預。加大機構整合力度,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健全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胡錦濤這段話透露出的重要信息是:中國將實行重大行政體制改革——探索“大部門體制”。

   這便引起了近十幾年來最大的期待。中國媒體對大部制的“熱炒”,到200712月達到高峰,各路人物紛紛發言,提出了多種方案;但進入2008年元月,大雪災似乎也冷卻了人們發燙的頭腦。


   接近高層的知情人士不斷透露出消息:大部制實際可能邁出的步伐將很小。什麼“大農業部”、“大交通部”、“大社保部”、“大文教衛部”、“大融部”,都不過停留在討論階段;“大部制”下一步也只不過是“小範圍試點”而已。

   明鏡新聞出版集團創辦人、政論家何頻20083月就撰文指出,李克強領導的大部制改革遇到重挫,將只是“小試驗”。中國公佈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大部制方案,作出了印證。與過去復了多次的機構調整相比,這次改革並沒有本質差別,幅度甚至還小於過去的五次。一度熱議的大能源部、大農業部、大文化部等多個大部,多沒有兌現。原因並不在這些系外界謠傳,而是決策者後來只采納了最保守的方案。

   何頻當時強調說,我們並不將這個責任歸於李克強,對於一個剛到中南海沒幾天的政治新星而言,讓他去啃這塊誰都啃不動的硬骨頭,確是難為他。我們要說的是,通過這一場雷聲大雨點小的大部制改革,顯示了中國官僚利益集團形成的阻力,比之前意識形態保守的阻力更難以突破。對意識形態可以通過政治動員化解,而對利益集團難以通過內部交換破解。

   何頻認為,大部制方案當然不是一無是處,某些機構的升格或者降格,部門之間功能的調整,也多少能順應一下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變化的現狀。但是這離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所要求、離民眾所希望看到的改革,相差太遠。至於許多學者所預期的,大部制改革將朝“決策、執行、監督”權分立的方向邁進,甚至成為政治體制改革的先聲云云,都不過是書齋中妙的夢想而已。

   沒有人期望中國的行政機構改革一蹴而就,誰都知道這是一個十分複雜、艱巨的系統工程。但是即使如此,目前的方案還是太讓人失望了。說到底,之所以不能“傷筋動骨”,是因為各種利益群體“骨頭硬”,“筋絡亂”,更是因為決策層“刀鋒太鈍”“力道太小”!

   當時還有海外輿論指出,隨著李克強主導的大部制改革的失敗,溫家寶與李克強的關系變得微妙起來,早前對李克強有很大的期待的溫家寶,也開始對李克強及團派人馬的政治能力產生懷疑。

   也正是從大部制改革失敗後,本來就不想也不願意搶溫家寶風頭的李克強,就變得更加低調了,但他對大部制改革的夢想卻更強烈了,他的大部制情結早就變成中央部委高官們的談資。(《內幕》第15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