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星期六

金正日死後的朝鮮半島局勢

金正日之死儘管消息晚發,最終還是透露給了全球,且在東北亞地區引起了恐慌。與該地區和朝鮮半島密切相關的中國,一方面在國內公佈消息(同時關閉了此類網絡新聞下的評論功能),另一方面又主動與美韓日三國進行部長級別的通話,希望「共同維護朝鮮半島局勢穩定」。

  朝鮮半島維穩的重要性超過了國內維穩,算是中共政權的一大奇觀。對南方省份廣東發生的大規模民眾抗議,當局罕有地採取了寬容政策並明確地說「地方政府有過錯」,以及「不追究群眾過激行為」云云。有可靠消息稱:北京最高決策層的此舉是為了避免內外矛盾同時爆發,要騰出精力來專門因應朝鮮半島危機。

  東北面臨核泄漏災難

  中國加強了本來就十分嚴密的與朝鮮接壤的東北陸上邊防,已從隸屬北京軍區管轄的駐內蒙西部的軍隊中抽調兵力,進入屬於瀋陽軍隊管轄的內蒙東部四盟(呼倫貝爾、興安、通遼、赤峰),以策應前線部隊。中國一直試圖主導朝鮮半島的六方會談,尤其積極促進恢復中斷於○九年的該項談判。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誠意頗有猜測,以至於認為朝核問題是中國故意打的一張地緣戰略牌。事實上,朝鮮的核技術並不來自中國,而是來自巴基斯坦與伊朗。這是軍方國外情報作業系統與政府公開駐外機構獲得的一致信息。

  巴基斯坦的核技術得自中國無疑,為此中共最高層大有噬臍莫及的悔意,正在試圖加強對巴基斯坦的滲透以全面控制其核進程,進而給朝鮮的金氏政權側翼施壓。

  中國的核技術源自美國,即錢學森那代人作為核知識載體從美國回歸而形成的基礎供給。巴基斯坦的核技術是再版的美國初級核技術衍生品無疑,而伊朗的核技術基礎則來源於前蘇聯地區。這樣,朝鮮由巴基斯坦與伊朗兩個來源合成的核技術,具有非常大的不兼容性,難以解決的技術衝突使其核技術無法長足發展。

  朝鮮核技術的落後對中國東北乃至於華北北部(包括北京、河北的秦唐張三地、內蒙的東四盟)形成嚴重的輻射威脅。一旦朝鮮因技術失敗(而不僅僅是政權崩潰)發生核自爆或泄漏,中國將出現大面積的無人居住區。往嚴重處看,朝核事故很可能導致中國內亂以至於中共失去政權。

  大規模流民潮隨時爆發

  朝核問題絕非限於滿足美國人核不擴散那麼簡單!同時,中國已經陷入全球最危險的「核包圍」圈子,周邊有俄羅斯、巴基斯坦、印度、朝鮮擁有核武器與核技術。巴基斯坦軍政權潰崩的概率又比金氏朝鮮大得多,存在對中國新疆南部(喀什到和田)造成核泄漏污染的可能性。果如此,必然會激化本來難以平復的新疆地區民族矛盾。

  中共面對「朝核」與「巴核」大有無能為力之態。換言之,中國很可能遭遇沒有核戰爭的核毀滅。遞進而言,支持獨裁的最終代價很可能是亡國滅種並殃及世界。

  朝鮮金氏政權崩潰即便不會給中國帶來核災難,也會有大規模流民潮爆發。這個國家有兩千四百萬人口(一說兩千二百萬),其中軍人一百二十萬。可以預見的是:金氏政權崩潰,失去指揮與控制的軍隊人員(約三十萬,帶家口規模達到一百萬)會強行突破中朝邊防,進入中國東北地區,還有一小部分會「借道」中國吉林與黑龍江兩省與俄羅斯接壤地區進入俄羅斯;此後,失控的中俄朝邊境地區會形成規模約為五百萬人的自發難民營。

  韓國的情形也不會太好,雖然早有準備,也難以承受規模高達三百萬的流民潮。流民潮進入韓國,很可能達到清州、大田一帶,以至輻射到東部沿海(如浦項)。聯合國若對初現崩潰苗頭的朝鮮派遣維和部隊,其規模將是聯合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可能達到六十萬人。

  有限經濟改革作為選擇

  中美兩國會主動承擔,但「對半開」是否可行還是複雜的問題。替代的情形是:中俄聯軍有三十五萬佈置在平壤至元山一線的北部,美韓日聯軍二十五萬佈置在該線以南地區。然而,這種有類瓜分的維和會否導致「瓜分者」之間的戰爭,尚是個難以預料的前景。

  自從○九年金正日斷然退出六方會談機制後,中國對朝政策出現了重大調整,力促朝鮮當局實行中國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版本的改革,也就是將鄧氏模式引入朝鮮。而金氏政權不是不羡慕中共經濟改革的豐裕效果,擔心的是改革到一定關頭闖不過去,發生類似於中國一九八九年的官民政治衝突;更害怕改革陷入停滯之後,出現中共式的大面積腐敗。應當看到朝共(勞動黨)的原教旨主義是根深柢固的,除非軍方強力達成一致做策略性選擇,廢除金氏法統。

  金正日死前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除了改革與衝突、腐敗的怪三角之外,更重要的是他難以在糧食與人權之間做出簡單的選擇。美朝兩國在北京舉行的糧食援助會談,雖然只有正司局級別(朝代表是外務省美國局局長),但是金正日以隱蔽的旁觀者身份在北京掌控是不爭的事實。還有,金正日與中共高層的密談遭到了「不改革就下台」的警告,並且美國與朝代表糧食援助談判的派員是「朝鮮人權特使」名銜。

  北京一方面明確告訴金正日,北京贊成與人權特使同到北京的美國「對朝政策特使」啟動第三輪美朝會談的意向。美朝會談成功與否決定著六方會談機制可否重啟,也意味著朝鮮是否最終放棄濃縮鈾之核計劃。據傳,北京的巨大壓力是金正日猝死的最大原因,死在回國的專列上也不足為怪。隨之而來的金氏三世的治理能力就成了大問題,金正恩終將面臨改革也下台、不改革也下台的結局。

  獨裁制度不容弱主政治

  改革下台,源於改革必然會引起內部派系的衝突,軍方與文職改革派的難以調和必然顯性化。金正恩的資望太淺,僅有名銜是駕馭不了軍方的。

  不改革也下台,是因為原教旨主義勢力出於策略考慮,會因應中共及國際社會的盼望而做表面文章。朝鮮的政治本質在今後三十年內不會有變化,除非出現崩潰或者由韓國主導而實現民主統一。

  作者:池中非,原载: 爭鳴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