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4日星期六

中國一千美元從蒙古購回三件林彪飛機殘骸

《新史記》編者按:2011年9月4日,在北京舉行了“九一三”40周年文史研討會。“九一三”事件當事人、親屬和“文 革”研究者、外交人員、教授、記者50多人,共聚 一堂,追索40年前這件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的真相,並從政治、法律、制度、思想、經濟甚至心理諸多層面進行學術探討。發言者披露的許多第一手鮮爲 人知的史實,勢必引起學界和民衆高度關注。本刊全文刊發著名記者高瑜根據錄音整理出的全部發言。


高瑜:好,下邊我們請外交部兩位同志講一下當時情況,沈慶沂先生當年是駐蒙古大使館的工作人員,退休之前是駐蒙古國的參贊。



右:中國駐蒙古大使館翻譯沈慶沂,左:中國駐蒙古大使館二秘孫一先之子孫戈。



沈 慶沂(續前):我1997年去蒙古,一個蒙古朋友說他手頭有幾塊林彪飛機的殘骸,問我們要不要,我就給國內文物局寫了函,文物局和革命博物館認為是文物, 現在我們手裏什麼東西都沒有,就支持要這個。蒙古人當時開價要一萬美元,一萬美元我們認為多了一點。蒙古人又去找英國人、日本人,人家都不要。最後他又來 找我們,說你給一千美元就行了。我們一想,一千美元那是應該的,從肯特省拉到烏蘭巴托,光運費就不少呢,那東西挺沉的,這個人還是蒙中友協溫都省一個分會 的會長。我們在院子裏放了好幾個月,找機會運回來。我們一家運輸公司正好有集裝箱,運回了三大件,一個噴氣筒、一個起落架,還有一個什麼,三件東西都挺沉 的,把它運到革命博物館,革命博物館後來沒有展出。

孫戈:沒展出,收藏了。

沈慶沂:收藏起來了,就那一年,1997年,我調回國內,我們去了10個同志看了一下。

聽衆:這三件有多大?

沈慶沂:這不是發動機那個大件,這個是飛機的起落架。

聽衆:是比較完整的,還是只有一小塊?

沈慶沂:不是一小塊,那個起落架就比較長,要好幾個小夥子抬才能抬得動。還有一個是噴氣的一個筒叫什麼?

聽衆:發動機?

沈慶沂:發動機一個進氣的。

孫戈:不是進氣道,是後邊的那個出氣道尾椎的那個尾噴口的一部分,不是渦輪,是尾噴口的一部分,還有一個一部分蒙皮。

我 這裏補充一下:沈慶沂參贊把這個要回來,他為此當時還墊了1000美元,當時中國革命博物館為了鑒定這個東西是不是256上的,要求鑒定。當時是由我去請 的空軍,現在叫裝備部了,航空裝備部一個叫金華的同志。“九一三”之後,中央委託空軍,由王海同志主持一個事故分析組,他是這個組裏的,目前就是維護過三 叉戟的唯一地勤人員,其他都是空勤人員。因為我原來是空軍作戰部的,後來也做過機務維護,我當時請了幾個同志,有沈慶沂參贊、有我父親孫一先,還有一些人 吧,空軍就是金華同志去的,對那三件東西做了鑒定,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當時叫中國革命博物館鑒定書上簽了字,他們作為文物就收藏了,但是一直沒有展出。據 說內部有領導去看過,對那個東西是肯定的,因為它上邊有一個三叉戟的標牌,金華可以看出來,他原來是維護三叉機的,鑒定這個沒有問題。沒有256的痕跡 了,但是就這個東西是從蒙古的現場拉過來,由沈慶沂參贊當時在蒙古使館購得,然後帶回國內,就這一切,都做了一個詳述,因此這三件都作為革命文物收藏。

沈 慶沂:蒙古也有意思,到83年末蒙古官方從來沒有承認過這個飛機上有林彪,蒙古是不承認的。最典型的是84年搞中蒙邊界聯撿,我也參加這個工作,我們陪著 蒙古代表團到杭州參觀,其中正好有兩個人是參加256調查的,一個叫桑佳,一個叫郭石。我說1971年我們曾經一塊去現場,一說到林彪,那兩個蒙古人說: “不,不,那裏頭沒有林彪,沒有林彪。”他們說:“你們林彪在你們紅場裏頭。”意思就是在中南海里頭被打死了。

這裏涉及什麼呢?就是蘇聯人到現場把林彪挖出來調查,肯定這是林彪,蘇聯就是四個人知道,去了兩個中將,還有一個是勃烈日涅夫,一個是安德羅波夫,對吧?

孫戈:對,安德羅波夫,克格勃頭子。

沈慶沂:蘇聯的領導層裏頭都沒有散佈,這蒙古人更不會告訴你這是什麼人了。
(《新史記》第4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