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4日星期六

海底隧道讓“青黄”雙接 錢去哪兒了

【明報專訊】近遊青島,體驗全國最長、世界第三的海底隧道,乘公交才兩元錢,比起過去乘渡輪到黄島便捷多了。可是,不解的是連接青島與黄島之間緣何要同時建隧道與大橋?當地居民在回答這個疑問時,不無調侃的說,我們太有錢了。

膠州灣大橋流量不達標

黄島不算發達,居民也不多,如果完全按照民用需求來說,渡輪是符合經濟原則的,但解决了「青黄不接」之後,青島可發展的空間大多了。而且渡輪經常會因為天氣原因而停航,導致連接多條全國公路受到影響。在修橋造隧道之前,已經有一條膠州灣高速公路,但畢竟要繞一個大彎。

全球最長的膠州灣大橋今年七月通車,耗資99億元,預計流量為每日3萬輛,4年後達到4.5萬輛,但目前情况遠遠落後,截止九月底,日流量才1.6萬輛。問當地司機原因,簡單來說就是貴。其實,41公里長的大橋,50元也不算貴,但相對而言,走大橋比走高速才省了22分鐘,而走隧道才30元錢,相比來講,就缺乏競爭力了。

表面上看都是投資者的問題,雖然是國企,他們也得顧全投資回報,大橋投資百億元,收費50元,隧道投資33億元,收費30元。這是政府定的價錢,看來是橋費不能太高,隧道費不能太低,同樣是避免影響大橋的使用量。

青島市民說「我們太有錢」才會做出這樣完全不符合經濟價值的事情,可能還不是事實的全部。有學者計算,一項工程的費用,四成是用於疏通關系,這些錢都落到誰的口袋,從這個角度看為什麼政府會批准興建,和提高隧道的收費,就不言而喻了。

阮紀宏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