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6日星期二

民主化才是決定中國國際角色的關鍵?

  • 中國時報
  • 【張鐵志】

 這個聳動的標題是一本新書的書名。

 九○年代初期,人們相信歷史即將終結在資本主義與自由民主的終點;他們相信彼時的中國雖然避免了當下蘇東的命運,但遲早會加入這個歷史方向的隊伍,溫和的版本是「和平演變」,極端的版本則是「中國崩潰論」。

 進入廿一世紀,中國崛起了,許多西方人開始逐漸放棄上述幻想,部分理論家開始相信中國會找到自己的現代化模式,部分戰略家們則鼓吹起「中國威脅論」,中國則自己說出是「和平崛起」。二○○八年後,有人推動「中國模式」做為一種值得向世界推廣的發展模式,一些西方人更進一步強調在二十一世紀,中國將統治世界。

 後者的範例之一是英國學者馬丁賈克出版的《當中國統治世界》。今年又有一本就叫《中國會稱霸二十一世紀」(此為中譯本名,英文原名是《二十一世紀是屬於中國人的嗎》」)內容是季辛吉、美國評論家法利德.扎卡利亞、哈佛歷史學者尼爾佛格森和中國學者李稻葵在內四人辯論這個題目;而站在正方的佛格森也正好出了新著《文明:西方與其他》,討論西方的衰落與中國的崛起。

 要討論中國是否稱霸世界,須區分兩層次:意願與能力。

 就意願而言,中國此前採取「韜光養晦」。十年前,中國加入世貿,讓自己更接受國際規範,也在國際爭端如北韓問題上扮演更積極角色。但中國不是只願被世界改變,也試圖改變世界:例如在從非洲到拉丁美洲以大量商業投資或經濟援助以確保資源取得,並強化聯盟關係(尤其是獨裁或者在國內進行種族滅絕的政權);另方面則是挑戰西方鼓吹的民主人權和自由市場價值,而力倡「中國模式」。這個政治結盟、經濟往來和理念輸出是三位一體的。顯然,中國的確可能在未來成為反對以美國為首西方霸權的陣營的龍頭。

 也有人說,中國不會有「稱霸」的企圖,共產黨只想鞏固政權,國家目標是以確保國家主權、安全與國內發展為主要優先。不過,從現實主義的國際政治邏輯說,新崛起的國家之所以挑戰國際秩序,並不是因他們想稱霸,而就是為確保自己的安全;也唯有去扭轉現在不利於他們的國際秩序,才是自保的關鍵策略。所以中國雖未必想稱霸,但確實有挑戰國際秩序的誘因。

 關於能力,我們已聽到太多關於中國的現實或未來預測的驚人數字:如到二○三○年GDP發展會如何,占世界貿易多少等等(佛格森說到二○二七年,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美國會相同),而中國的軍事力量也會隨著經濟實力增長。一名中國海軍將領就說,隨著中國經濟利益的擴張,海軍須更好地保護國家的運輸路線和主要船艦的安全;而南中國海就已被視為中國的「核心國家利益」。另一方面,西方的衰落又是一個不斷被證明的事實,尤其在二○一一年的現在,美國和歐洲的經濟是如此脆弱而不安。

 否定論者則認為,中國的經濟成長不但是高度缺乏效率的,且問題重重。更遑論目前有太多燃燒中的嚴重社會衝突讓其焦頭爛額,難以餘裕在國際上積極擴張。從地緣政治角度來說,現在中國邊境上一共有十四個鄰國, 如果中國有任何要在世界稱霸的舉措出現,會引來這些國家反制,甚至可能反而讓這些國家親近美國。

 中國勢必會成為世界主要強權之一,且在未來新世界秩序中,兩種價值觀、兩種治理模式、兩種現代性的衝突是無可避免的。不過,一來這兩種模式都不應是我們可欲的終點:盲目信仰自由市場的「華盛頓共識」已被證明破產,而以威權體制為根基的「北京共識」則應該被揚棄。二來,不論中國威脅論或者中國稱霸論的命題,幾乎都是以中國維持當前的政治體制為前提。然面對當前社會矛盾加劇,二十年前人們的「天真想像」(中國的民主化)或許不該被完全放棄,畢竟沒有人可預測中國的政治在可預見未來是否出現劇烈變化。而這個問題恐怕才是決定中國國際角色的關鍵。(作者為專欄作家)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