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3日星期一

專訪袁偉時:日本亂中取勝,兩種策略並舉

《新史記》袁偉時/辛亥革命後,劃分勢力範圍的舉措再次高漲。日俄力圖攫取東北、蒙古。英國則覬覦西藏。特別凶惡的是日本。其策略是亂中取勝,支持革命黨人、勒索清政府二者並舉,精心計算,謀取最大利益



中山大學教授袁偉時。


2011年10月3日,《新史記》高伐林先生提出以下8個問題,要筆者回答。這些都是當前辛亥革命研究中有爭議的問題。每個問題都應撰寫專文,才能說透。不敢拂逆高兄盛意,不揣淺陋,略獻芻蕘;不當和不及細論之處,敬請高兄和讀者指正和原諒!


新史記:辛亥革命是當時世界上的一件大事,各國關注,也紛紛施加影響。中國人最關心的是日本。日本當時對辛亥革命的態度如何?如何影響到後來的中日關係和中國政局的變化?

袁:義和團事件後,列強對華政策有兩種對立傾向:一是承認“門戶開放”,力圖擺脫過時的劃分勢力範圍政策。另一是有些國家不願放棄已得利益。

辛亥革命後,劃分勢力範圍的舉措再次高漲。日俄力圖攫取東北、蒙古。英國則覬覦西藏。特別凶惡的是日本。其策略是亂中取勝,支持革命黨人、勒索清政府二者並舉,精心計算,謀取最大利益。日本有些所謂“民間人士”,實際是執行政府政策的工具。

1912 年7月8日,日俄締結密約,把內蒙古一分為二,東部劃歸日本勢力範圍,西部則屬俄國。英國和俄國則達成蒙古和西藏利益交換的諒解;於是,英國於1912年 8月17日發出外交文書給中國政府,反對中國“干涉西藏內政”;10月21日俄國則與蒙古締結俄蒙協約;西藏、蒙古在他們支持下先後宣佈獨立。

袁 世凱政府成立後遏制了這一邊疆獨立的趨勢和侵略者的圖謀。日本自明治維新開始至1945年戰敗投降,一直沒有實現民主化,逐步演變為軍國主義的侵略國家。 中日“二十一條”交涉,乃至日後的“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戰爭,都是這些惡因的發展。這類國家的侵略行為是很難糾正的。而英國這類侵略國,國內實行的是憲 政,相對說來,迫使它放棄侵略行徑,代價要小得多。(《新史記》 第5期)


【袁偉時小檔案】
袁偉時,1931年12月生,廣東興寧人。中山大學教授。已結集出版的著作有《中國現代哲學史稿》、《晚清大變局中的思潮與人物》 、《路標與靈魂的拷問》等。主編《現代與傳統叢書》、《荒原學術文叢》、《牛虻文叢》等。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