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5日星期二

高行健:台灣教育開放 學子易拋意識形態

記者李怡芸/台北報導

 「在當今社會下,告別意識形態和政治是非,必須有清醒的意識」諾貝爾文學獎首位華人得主高行健,昨日應邀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66周年校慶中演講,他以自己求學時代的經歷,向台灣的學子們分享:「善用校內資源,多讀書,多培養興趣」他認為,台灣自由開放的教育環境下,學子們更容易丟掉意識形態,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

 憶及自己在大陸的前半生,剛好歷經中日戰爭、內戰、文革……,高行健面對台師大學生演講時,提及當年求學時期,中國大陸的大學校園內是毛澤東的時代,政治侵入、讀的是為政治服務的馬列思想和他不屑一顧的《青春之歌》,也因為在同學面前直言批評而被同學給匯報上去,「不是同學的錯,而是政治侵蝕了人的基本良知!」避開這些他所不願接觸的政治干擾,高行健決定埋首書中。

 念的雖是法文系,但高行健的閱讀從文學、歷史、哲學乃至科學無所不包,他自稱:「我的大學主要是靠自修完成的。」甚至在哲學課時,不願聽老師講授被政治影響的馬列主義,而翹課上圖書館看完全部的列寧文集36卷、史達林文集13卷和全部的馬列哲學筆記,為了看到當時不被允許學生閱讀的禁書,高行健與圖書館管理員交上好友,把其他同學不用的借書卡都拿來,「每回借書都能借上一大包!」

 高行健以自己學生時代組劇團的經驗,認為參與社團活動能夠培養青年組織、工作、實現創作的機會,也因為興趣的開發,他認為那段時間對戲劇的研討,對日後自己在美術、戲劇上的成長都很有幫助。

 高行健認為自己讀哲學、培養多元興趣最大的收獲在於丟掉意識形態,經歷文化大革命和在當時的政治狂潮中,知識分子要能夠不當犧牲品,就必須維持獨立思考的能力,透過大學的教育養成,他期許台灣的青年在大學階段,得出屬於自己對事物的認知方式。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