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5日星期二

穩增長vs.保增長 大陸經濟的著陸與出路

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已將「穩增長」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強調根據形勢變化加大預調微調力度。幾乎與此同時,世界銀行將2012年大陸經濟成長率預期從8.4%調低至8.2%,並稱大陸的經濟刺激政策應更加側重減少稅收與增加社會保障支出,而非依賴基礎設施建設與信貸刺激。

從最近的一些現象與指標看來,大陸經濟確在減速,甚至可能失速;4月出口與進口年增率分別只有4.9%與0.3%,今年以來更有逐月下降之勢;消費者零售總額的增加率是2006年11月以來最低,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則是2001年來最低。建築工人開始大批失業,發電量與用電量的增長減緩;雖然中國人民銀行調降存款準備金率,但5月上半月銀行新增信貸卻幾乎是零,實體經濟的萎縮相當明顯。對於當前大陸經濟及今後走勢,西方媒體已出現激辯,看好者有,看衰者更多,當然也有折衷派,觀點是大陸經濟的確面臨重大問題,但並非無法處理。是耶?非耶?大陸經濟的著陸肯定是無法避免了,是軟著陸,還是硬著陸?現階段的宏觀調控還有什麼新的思路與出路?

先談溫家寶的「穩增長」。穩增長與以往大家熟悉的保增長(或保八)僅一字之異,卻已反映了大陸決策高層對「後金融海嘯時代」宏觀調控決策的反省與修正。

2008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全球外需急遽萎縮之後,大陸當局在因應變局上的決策與行動反應讓人印象深刻,獲致的成績(連續三年成長率均在9%以上)更令人刮目相看,但這些作為也浮現出愈來愈多的問題與後遺症:產能過剩、投資過度且重複投資、房市泡沫、通貨膨脹、地方債麻煩、高利貸等,甚至還有很多日後才逐一爆發的腐敗問題。所有這一切,表面上是救市相關政策的效應,但說到底,卻是一種值得商榷的政策心態,就是「保」增長。

保,意味著力保,意味著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手段全力以赴,甚至可以不計代價,就為了達成一個具體鮮明的目標:8%。於是在外需困難、內需拉動消費不易、民企投資意願又不強的情況下,只能靠政府動員所有手段擴大投資與建設,手段包括國有銀行、國有企業、地方政府,政策則是常規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及非常規的地方融資平台,結果則是保八成功,但後遺症一堆。

與2008年相比,2012年的國際形勢已由華爾街的金融危機演變成更大範圍與更棘手的歐債危機,更讓人擔憂的是主要發達國家的政策工具早已用完。大陸面對的外需形勢不僅疲弱,並存在著高度不確定的險峻,眼前的出路只有一條,還是內需。

理論上講,大陸擁有13.5億人的全球最大內需市場,現今挑戰的課題是要如何有效地開發這個最大潛力的內需市場,而又不產生各種後遺症,這就得汲取過去三年的教訓:增長是重要的,但盡可能從供給面著手,通過調結構、改善收入分配、提高整體社會的平均消費傾向,甚至開放向由國企高度壟斷的行業,引導民企與外資進入。至於政策工具,無論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可能更多地採取政策性融資或結構性減稅方式,針對企業的外部性行為給予誘導,使需求的擴大與結構的改善相輔相成。所有這一切,當然也涉及到相當大範圍的體制改革,有一定難度,但對中國大陸而言,又何嘗不能視之為一次形勢倒逼出來的改革。

所以,各方激辯大陸的經濟前景,在這個意義上或許是個偽命題,因為與一般國家不同,大陸擁有巨大的潛在內需市場,也有相對充足的政策工具,甚至還有很多體制改善的空間,一切視乎大陸決策當局的思維與作為。就此而言,整個形勢是可以審慎樂觀的。


台灣 聯合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