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6日星期二

中國軍火攻占全球市場的主要利器是價格低廉


《明鏡月刊》編譯  卓珊




  根據鳳凰軍事網的剖析,中國軍火商的國際貿易快速壯大,歸功於價格低廉(性價比高),數字會說話,中國製海岸巡防護衛艦的價格,不到西方國家護衛艦的一半,戰機、坦克也相對物美價廉,若買方預算充足,中國甚至願意輸出坦克、潛艦等常規武器技術。此外,中國賣軍火在商言商,從不附加任何額外政治條件,交易方式非常靈活。

  軍事用常規武器有很高的比例,屬於“一次性”、無法修復、卻有使用期限的消耗品。對於不富裕的國家來說,價格必定是軍事採購的決策基礎。即便是冷戰時代的兩伊戰爭,伊朗、伊拉克背後各有蘇聯、美國授予國防武器,但雙方由於無力發展軍事工業,便大量購買價格低廉、操作簡單的中國武器裝備,包括殲-7戰鬥機、69式坦克、仿AK47的56式沖鋒槍、坦克、裝甲運輸車、固定部署的蠶式導彈(Silkworm missile)等等。

  1970年代到1990年代間,正逢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經費無法大方支持軍備,伊朗、伊拉克應付八年兩伊戰爭的採購訂單,也間接成為中國維持軍備發展的及時雨,當時中國出口的武器以槍支、輕型火炮、小型艦艇、性能較差的飛機等殺傷力較低的項目,像是提供埃及殲-6戰機,賣給中東、非洲國家榴彈炮、軍用運輸汽車等軍備。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高級軍事分析師安東尼·科德斯曼(Anthony H. Cordesman)所撰寫的分析稿《中東地區的軍火交易、武器控管與區域安全》(Arms Sales, arms control and regional security in the Middle East)指出,蘇聯在1970年到1995年左右因國家財政惡化,逐漸退出中東武器市場,讓中國武器出口份額,一度高達全球軍火交易的8%─當時的全球第三大武器出口國。

  根據新華社引用俄羅斯媒體網站“俄羅斯之聲”的評論指出,中國武器原自蘇聯系統,最早期是無償支援共產主義陣營國家,1970年代嘗試將蘇聯武器的仿製品銷售海外,但冷戰結束後,蘇聯國家相對先進武器裝備流入二手市場,直接衝擊中國武器銷售,中國軍火貿易一度跌谷底。

  之後中國開始掌握俄羅斯、與西方1980到1990年代的軍事技術,開始推出自行研製、組裝武器。此時俄羅斯武器價格仍高居不下,品質堪用、價格卻不到三成中國武器,便大量接收買不起蘇聯、歐美國國家軍火的第三世界國家市場,隨者武器製造技術越發精良,中東富裕國家開始採買中國較高階軍火,像是運-12輕型運輸機、K-8教練機、MBT-2000坦克、WZ-551裝甲運輸車、輕型防暴裝甲車,以及便攜式防空導彈係統。

  中國軍事產品的部件供應仍是軍火出口的薄弱環節。

  “俄羅斯之聲”認為,中國軍火業也有弱點,最糟糕的就是發動機的製造技術落後,FC-1“梟龍”、殲-10殲擊機配備俄羅斯發動機,K-8、L-15教練機安裝的是烏克蘭發動機,直升機配備法國透博梅卡公司(Turbomeca)研制的“阿赫耶-2”(Safran 2)發動機。此外,中國一系列導彈也使用外國電子部件(包括自導彈頭),一旦上游廠商斷料,中國也無法生產。

  通用性、實用性皆強
  中國出口的大口徑火箭炮,多可發射制導火箭彈,不少型號通用導彈、火箭彈發射台,也大幅減輕特製火箭炮的報廢或退役處理壓力,射程更遠也可配合客戶原先電子設備系統,訂製武器裝備,出口中東地區的軍備,就裝備強勁的空調能力,像是加強車輛的散熱性能等,而出售東南亞國家,則配合當地叢林、沿海氣候,強化武器裝備的防腐、防銹、防鹽鹼功能。

  武器交易單純,以物易物也歡迎
  軍火交易金額不比日常消費,軍火出口國為了維護利益,基本都要求支付現金,等同排除經濟困難的發展中國家,但是中國願意將帳單“化零為整”,拿武器交換礦物等天然資源,即所謂“能源與經濟合作”,在中國實際上並不缺外匯收入的情況下,以軍火穩固原物料進口來源,時為明智之舉。

  像是為了石油利益槓上歐美強權的委內瑞拉故總統查韋斯(Hugo Chávez),他1999年上台後,透過修憲、修法等數個階段步驟,於2006年1月1日宣布完全收回出售給外國公司的32塊油田,並強迫法國道達爾石油(Total)、英國石油(BP)、英荷殼牌石油(Shell)、中國石油天然氣(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CNPC)等外國石油公司,重新商議分配石油開採利益,亦強制收回美國韋裏遜通訊(Verizon)、愛依斯(AES)掌握的委內瑞拉通訊、電力營運的權利,以及阿根廷、英國、法國、瑞士、澳洲、日本公司手中的水泥、鋼鐵等公共建設營運權。

http://i2.sinaimg.cn/jc/2011-07-06/U2142P27T1D655580F3DT20110706115156.jpg
委內瑞拉軍隊大量用上中國製造的武器裝備。

  與西方世界交惡的委內瑞拉自此面臨國際禁運制裁,查韋斯轉而擁抱中國,他自稱是“偉大舵手毛澤東的崇拜者和追隨者”,同意以石油抵充方式換取300億美元(1863億元人民幣)以上貸款,貸款則用作採購軍火、衛星、監測雷達、K-8教練機、兩棲坦克等軍備,同時也擴大與中國的建築、工業、技術等廣泛領域的合作。

  目前在委內瑞拉經營石油、電站、金礦、鐵路、衛星發射、住房建設、廉價電器、手機銷售等廣泛業務的中國企業逾150家,因而當查韋斯離世後,《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都看衰中國與委內瑞拉關係即將生變,中國石油利益或將不保。國際能源總署(IEA)3月報告亦稱,中國在委內瑞拉的原油生產與石油進口皆遭遇困難,雖然CNPC與當地合作開發的委內瑞拉Orinoco盆地油田,還有25年合約,但進展並不順利。

  媒體引用“卡內基——清華全球政策中心”(Carnegie-Tsinghua Center for Global Policy)研究員陳懋修(Matthew Ferchen)早前的看法稱,中國的“超級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主導着中國在委內瑞拉的融資,從2007年啟動至今已超過420億美元(2609億元人民幣),如今已是開發銀行最大貸款項目,由於委內瑞拉國內經濟依然落後,資金需求依然龐大,未來若反查韋斯陣營人士當選新任總統,轉向西方國家求取金援,中國利益岌岌可危。(《明鏡月刊》 40期)

       
http://blog.mirrorbooks.com/wpmain/wp-content/uploads/2013/05/%E6%98%8E%E6%9C%88NO.40-%E5%B0%81%E9%9D%A2-final-new3.jpg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