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6日星期一

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怎麼走﹖

中國時報 【郭崇倫】
 馬英九當選後,雖然避免了兩岸關係直接攤牌的僵局,但接下來的關鍵問題是,究竟他的第二任兩岸政策與之前有何不同?會不會進入政治談判?

 對北京來說,首先,馬英九當選,過去四年的政策會持續,兩岸至少有基本互信,可以維持良性互動,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未來四年,進一步由經濟而政治,把台灣拉緊。

 因為四年後,有相當大的機會政權輪替,不排除會由民進黨當選總統,到那個時候,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如果沒有發展到「無可逆轉」的程度,擔憂與不測,還要重演一遍。

 但是要進一步拉緊台灣,可能僅止於北京的主觀意願,並沒有這麼容易;當然只要大陸經濟情勢容許,經貿讓利還會繼續,ECFA的項目會增加,但是要進展到政治談判,或是馬英九曾經提過的和平協議,卻會遭遇台灣內部強烈的反彈。

 從選票上來看,如果投馬的六八九萬張選票是肯定九二共識,就有六○九萬張選票對九二共識有疑懼,進一步政治談判,要贏得他們的支持更是困難,更何況,民進黨加上台聯的立院席次大為增加,國民黨的多數僅剩七席,國會要通過,非常不容易。

 雖然勝選後,政府中部分人士積極要促成「和平框架」,但囿於選戰中,馬已經承諾,和平協議需要國會通過與公民投票,以現在的情況,兩方面都很困難。這些困難,如果馬英九下決心要在第二任完成和平協議,是可以做為與大陸討價還價的籌碼,但如果馬英九根本沒有意願,就會成為無法超越的障礙。

 而且黃金時機只有第二任的前兩年,沒有趁這兩年機會之窗,將兩岸政治談判放上軌道,轉眼之間,馬英九就將成為跛鴨總統,無論是權力逐漸流失到新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或是考慮大選的影響,動輒得咎,都將很難推動。

 另一重讓兩岸關係很難急劇升溫的限制,當然是美國;美國雖然對蔡英文沒有當選,鬆了一口氣,但是接下來,華盛頓會開始轉而提防馬英九與北京過分接近,以致傷害美國利益:一是經濟利益,一是安全利益,而這正是近日歐巴馬政府開始加強拉攏亞太諸國的重點。

 美中關係,現在有正面與負面的暗流,交錯激盪,一方面在全球事務上,美國需要中國,單單是一月上旬,先後就有亞太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到北京,協調朝鮮半島對策,財政部長蓋特納也到北京,希望減少向伊朗購油;但另一方面,歐巴馬的去年十月亞太之行,卻宣稱美國重返亞洲,在經貿與安全方面拉攏亞太諸國,有與中國對抗的意味。

 但是這樣的做法,誠如李侃如所質疑,能夠達到多大的功效?尤其美國國防預算大減,內部府會不和,政治能力低落,換句話說,華盛頓現在既無資源,又沒信用,要信守對亞太承諾,恐怕僅是一廂情願。

 其次,今年正值美國大選,因應共和黨參選人的批評與攻擊中國,歐巴馬往往過度反應,而與此同時,中國也是政治年,十月就是十八大換屆之際,中國領導人不大願意與美國對著幹,但也不願意與群眾情緒脫節,令中美關係、甚至外交軟弱,成為十八大私下被檢討的事項。

 亞洲各國其實對美國新政策左右兩難,大家既不願因為加入了TPP,而失去了中國市場,但也不願因為向中國的崛起低頭,而失去了美國的安全承諾,事實上,亞太各國真正希望的是,維持中美兩邊等距關係,如果以為美國重申要回到亞洲,這些國家就都會感激涕零,擁戴美國的領導,是完全誤解了狀況。

 台灣與亞太國家的處境類似,目前來看,馬英九政府應該會繼續遵行在美中之間平衡的政策(任何懷疑馬政府過於偏向北京的人,應該去看看維基解密台灣中,蘇起與AIT的談話),積極要求加入TPP,繼續提出軍購的申請,在大陸政策上,也就格外小心,不敢走得太快,這是加在馬英九上的第二重限制。

 馬英九選後第二天說,未來這四年,「我沒有連任的壓力,可是有歷史評價的壓力,我一定會盡心盡力把事情做好,在國家跟社會的歷史上留下一個典範」;但是每一個連任成功的總統,都對自己有如此期許,問題是能不能甩得掉身上的限制。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