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需要良好法治環境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2011年7月在中共廣東省委十屆九次全會上強調,廣東要積極探索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新途徑新方法,全面建設法治廣東。在此前5月於珠三角各市產業轉型升級巡回檢查講評總結會上,汪洋也指出,要依法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產權、合法經營和合法權益,努力把人情社會變成法治社會,為加快轉型升級和提升軟實力提供法治支撐。
谷雁翔對《內幕》分析,發展市場經濟需要有很好的法治環境,如此才能保證公平競爭,在良好法治環境下的市場經濟,可讓大多數人得到好處,最有利經濟發展,因此法治社會已被證明是對人類發展最有效的社會,不只是發達國家,還有最近發展起來的新加坡、台灣、香港、韓國都是例子,中國過去30年改革開放的經驗也證明了這點。
“中國是經濟的後起之秀,正是因為過去30年逐步推行廣東模式,才有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所以長遠來看廣東模式較符合歷史趨勢。廣東模式是推動市場經濟的模式,也是改革開放的先鋒模式。”但谷雁翔說,雖然中國在法治方面的進步明顯,卻還不夠理想,因此廣東模式推行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法治環境。
至於重慶模式,谷雁翔對《內幕》表示,就是共產黨領導下高度干預的模式,實際上重慶模式就是中國模式,但如果過度集權統治,不只將損害中國經濟,也會損害中國老百姓的利益,所以如果提高重慶模式的地位,谷雁翔認為將阻礙中國進一步的改革開放。“重慶模式不符合歷史潮流,只是經濟上一時的權宜之計。因為傳統的政府控制大家比較熟悉,也比較容易使用,只要一聲令下,大家照做就是了。”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中新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