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9日星期三

香港人不願做中國人嗎?

台灣《蘋果日報》

228是台灣族群怨懟的源頭,也被當作台獨運動的肇因。族群怨懟和統獨對峙多來造成了朝野尖銳衝突,也是選舉攻伐焦點,但今年大選兩樣議題同時淡化,當馬英九都不得不說台灣是家園,也是我們的國家後,台灣內部統獨尖銳對立的時代已宣告一個段落。

但這時中國的香港族群矛盾卻方興未艾。──是的,叫族群矛盾,香港人是這樣說的。

最弔詭的是這問題的源頭,香港人認為源於九七統一,也源於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努力經營中港一體的統一大業而來的。

當北京決定用一國兩制來把香港和台灣綁在一起之後,香港開始有人關心台灣,注意到了台灣228,便有人──當然為數很少──擔心,九七統一會帶來香港的228,最近香港的228仍被提起。說香港會發生228固然危言聳聽,但導致228的族群矛盾在香港愈演愈烈卻已成趨勢。更離奇的是最近把族群議題推到高點的不是對北京忠誠度可疑的民主派政客,而是親北京的建制派議員參選人梁振英。他創造了「雙非」這個名詞大打族群牌。

憤雙非產婦佔資源

「雙非」就是一對都不是香港居民的大陸夫妻,而他們又跑到香港生小孩好讓兒女取得香港居留權。這是去年香港人最憤怒的一件事。2001年雙非在香港生了620個小孩,但是隨著香港對陸客進一步開放,2010年雙非嬰兒高達32653個,佔香港嬰兒的36.9%,使產婦床位使用率暴增到140%,香港人找不到床位生小孩大大恐慌,這些未曾在香港繳稅的雙非,他們的小孩還將享受香港遠非中國能提供的社會福利,香港人氣壞了。

反雙非被定位為反「正港」的中國人的排外族群主義。雙方的族群矛盾當然不是非單一的雙非事件引起。可追溯至「沙士疫症」後中國放寬大陸人士來港旅遊投資,港人與大陸人摩擦迅速累積:陸客大手筆買入香港物業,香港樓市升溫,租金上漲,港人居住艱難,被形容是「紅色資本」入侵香港……。近的則有6000元計劃爭論,陸客在港隨處便溺,不守秩序,馬尼拉人質事件、D&G千人事件、車食事件等等……多到不勝枚舉,雙方措詞一點也不客氣文雅,中方孔慶東大教授表示,香港人是狗,港人稱正港中國人是蝗蟲。雙方叫陣、網路交鋒、媒體對罵,還示威遊行。

族群認同本非易事

最近香港大學發表民調,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剩下16.6%,選擇「不適用」中國人的港人有44.4%,同情之下,港人支持台灣獨立還升到20%。更早,2007年認為假如港人有權選擇的話,有25%同意香港獨立。

經濟高度整合,統治者又高強度的國家認同教化,民眾族群認同走向分歧的,不只是香港,德國早有前例,1990年61%的東德人回答自己是德國人,32%稱自己東德人;但到了1992年稱自己東德人的上升到65%,自己是德國人的降到35%,2000年,認同自己是東德人的更高達77%。《明鏡周刊》民調顯示,近七成西德人與八成東德人認為他們是不一樣的。甚至認為西德與法國的差異,還比同文同種的東德人小得多。

類似的認同轉變的軌跡也在台灣發生,1990年代初台灣人認同不到10%,l990年代中上升到三成,而和中國人認同相當,使統獨尖銳衝突,2010年後很有趣,中國人認同滑落到個位數,台灣人認同成主流於是內部又走向整合。

從形成對峙到整合是台灣族群發展的軌跡,但這也會是香港的軌跡嗎?而德國又如何?三者應不會走向相同的道路。但無論如何,三地的民意變化,全都說明了一件事:統一整合成為一個國家不是輕鬆的事。


作者林濁水 為民進黨前立法委員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