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9日星期三

世行报告在中国引发争议


世界银行最近发表的一篇建议中国加大改革力度的报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批评者指出,世行给中国开的是一味“偏方”。

(德国之声中文网)世界银行本周二(2月28日)在北京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如果中国不采取必要的改革措施,必将面临无预警性的经济危机。报告中主要提及需要对长时间占有垄断地位的中国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并建议由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对国企进行监督。使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运作,而不是服从政策层的意愿。



对于许多中国经济学家来说,这不是什么新的建议。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认为,就算这篇报告是由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推出,但其中的许多内容并不代表中国经济学界的看法。张汉林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和中国经济的自由化改革毫无疑问是必须的。但是报告所提出的一些思路、建议对于中国目前改革的现实来说,我们认为是可能着急了一些。还是不太符合中国的现实的。所以呢,还需要有进一步的一些调整。"

毛左派的批评

张汉林的批评意见还属于比较温和的。聚集着中国毛左派的网站"乌有之乡"对世界银行的建议批评的更加激烈,称西方曾经用战争来推行他们的不平等贸易。"今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使用的金融和财政手段几乎一样有效。"

一位名为"Netsurfer"的网络用户在乌有之乡上发表评论文章表示,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用心险恶。并援引中国宪法,指出世界银行关于改革国企的建议目的是动摇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制度。但"国企属于全体人民所有,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去私自处理。"

对中国国有企业加以限制对于许多政治利益集团来说意味着权利以及财富的流失,所以世界银行的这篇研究报告在发表前就遇到了许多阻力。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主管中国国企部门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报告公布前就对该报告的撰写着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并声称要使报告中提及的改革建议"胎死腹中"。

支持国企垄断的声音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研究部部长许保利在报告公布后向中国媒体表示,比较怀疑报告中对于判断国企效率数据的可信性。并指出,国企主要分布在能源、电信、运输等基础建设产业,这些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往往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形成规模经济,一味缩减国企规模无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对国家有战略意义的行业是否应该保持垄断?

同时,中国国内的批评人士认为,中国需要大型国企,因为许多风险大而获益不确定,但对整个国家而言都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中都需要国企。比如如资源勘探以及风险性高的国防科技领域。这些行业的特点是投资额大,风险高。私人企业一般没有实力或兴趣参与其中。批评人士指出,正是有了一定量的国企才使中国在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时,相比很多国家要有着更大的抵御危机的能力,因为国企并不是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开的血汗工厂,而是担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

世界银行的这篇报告在发布现场也遭到了批评者的指责。行长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召开的记者招待会被现场的一位抗议人士打断。这位自称对经济和政治感兴趣的前环保杂志编辑在会议现场发放传单,指责世界银行的报告是给中国的一剂"毒药",使得少数中国人和华尔街可以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

"最后做决定还是北京政府"

经济学家张汉林确定,这样的报道不会决定中国未来的发展。他指出,世界银行不是第一次为中国的经济政策提出建议,而历史事实证明这些建议没有完全被中国执政层采用。中国更多的是需要走自己的路。张汉林"既承认世行报告进一步坚持指出中国必须要走改革开放道路的正确性。"但是在具体的模式、具体的策略和政策上,还是要"中国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去做出选择。"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对批评已经司空见惯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报告公布后也试图淡化这份报告的实际意义。他说,至于世界银行的建议能否得以采纳,最后还应由北京政府来决定。面对抗议的声音,他显得泰然自若。作为前美国政府的贸易问题代表,他对抗议已经习以为常。

作者:任琛

责编:洪沙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