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日星期六

林沛理:好領導要逆民意而動

真正強而有力的領導,有時需逆民意而行,動員民眾做一些他們不願意做但需要做的事情。

林沛理,牛津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及藝術評論小組主席。著有《英文玩家》、《玩起中文》及《反語》,最新的一本書是《祝你分手快樂》(快樂書房)。

領 袖學(leadership studies)是一門關乎人類前途與社會福祉的大學問,在西方自柏拉圖以降已經有系統性的研究和論述,最廣為人知的是意大利政治理論家馬基維利 (Niccolo Machiavelli)的理論。馬氏認為,政治家必須懂得順勢而為 (act according to necessity),而非無時無刻都想著如何為善(how to be good)。

馬基維利沒有解釋為什麼古往今來,統治世界的總是 壞領袖多,好領袖少。西諺有云,有什麼素質的人民,就有什麼素質的政府(the people get the government they deserve)。這當然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定律,卻是在民主體制下可以站得住腳的假設。我甚至認為,有什麼素質的追隨者,就有什麼素質的領導者 (the followers get the leaders they deserve)。

世界充斥管治無方的壞領袖,因為人民往往逆來順受,打不還手。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普通人對壓迫最普遍的反應是逃跑、屈服、歸順或者投降,只有極少數人會起來反抗。這就是動物學著名的「戰鬥抑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

於 是壞領袖與人民糾纏在一種虐與被虐的關係之中,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壞領袖成為建制和現狀的一部份,而建制和現狀總有「自我延續」(self- perpetuating)的能力。不要以為壞領袖只會出現於民主光輝照射不到的黑暗角落,以美國為例,人民的確有選總統的投票權,但選擇 (options)卻非常有限。他們往往只能夠從兩個候選人之中作出選擇,而美國總統競選是全世界最昂貴的選舉遊戲,候選人沒有大財團和特別利益集團的支 持,根本連初選的一關也過不到。所以,不管選民投票給哪一個候選人,最後選出的都只會是大財團和特別利益集團的代辦 (broker)。

領導人不是要提供急救服務的醫護人員,但兩者要奉行的守則其實沒有不同——皆為「先不要造成傷害」(First do no harm)。

一 家公司的領導人無能,最壞的情況不過是公司倒閉,員工失業;但一個國家的領導人無能,卻足以禍國殃民。今日困擾全球的金融和債項危機,說穿了,其實是治理 危機。不管是美國總統布殊或者奧巴馬、希臘領導人帕潘德里歐,還是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他們的困難處境皆是咎由自取,即英文的所謂self- inflicted wounds。他們管治的失敗原因是徹頭徹尾的領導無方(leadership failure)。

這批所謂「壞領 袖」(toxic leaders)的頭等大罪是後知後覺。意大利的國債高達兩兆七千萬美元,如此「大到不能救」的規模,又豈是一日之寒所能造成?一個好的國家領導人須有強 烈的危機意識(vigilant)、自知之明(self-aware),以及能夠「急市民所急」(responsive)。美國的開國元勳傑佛遜 (Thomas Jefferson)說,要擁有自由,便得時時刻刻、誠惶誠恐地提高警覺(The price of freedom is eternal vigilance),其實有效管治的秘訣又何嘗不是「時時刻刻、誠惶誠恐地提高警覺」(The secret of effective government is eternal vigilance)。

所謂領袖,就是要做選擇的人(A leader is a decider);即使要做的選擇是壯士斷臂的痛苦選擇。任何讀過公共行政學的人都知道,民意絕非制定和執行公共政策的唯一和最重要考慮。市民所想跟市民 所需未必一致,真正強而有力的領導,有時就是要橫眉冷對千夫指地逆民意而行,動員市民做一些他們不願意做但需要做的事情,甚至從他們自己的手上把他們拯救 出來 (save them from themselves)。

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的名言——「剛做完手術之後,感覺一定比做手術之 前糟糕,但總不能因此拒絕做手術」,講的正是這種「給他們所需而非所想」(give them what they need, not what they want)的領導本質。這所以一個以討好群眾為己任的crowd pleaser,只有資格做政客,永遠當不成政治家。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