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民遭非法拘禁是家常便饭

维权律师刘晓原
周末北京媒体报道,北京一家法院对十名河南截访人员判处几个月到一年半不等的徒刑,引起舆论的极大关注。但其他官方媒体马上辟谣,指有关报道是“假新闻”。
《北京青年报》12月1日刊发的一篇报道称,北京朝阳区法院以非法拘禁的罪名对河南长葛的10名截访人员判处几个月到一年半不等徒刑。报道称这是北京首次判决外地截访人员,并援引业内人士表示,该案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是对地方政府以截访为名肆意限制人身自由说"不",对北京"黑监狱"也将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案件没有宣判"
消息很快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并在网上引发热烈的反响。但就在第二天,英文的《中国日报》报道援引朝阳区法院一位发言人的话说,有关截访者被判刑的消息是"假新闻"。这位发言人表示,法院就涉及河南某市官员的案件举行了听证,但并没有做出判决。报道称法院正在进行交涉,要求媒体做出解释和道歉。人民网也发布消息称,该报记者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了解到,案件尚未宣判。
关注此案的北京维权律师刘晓原对德国之声表示,从北京法院系统的说法看,截访人员被控非法拘禁的案件是有的,所谓的"假"不过是记者提前爆料。"看来是有这样的事情,只是没有宣判,让媒体记者提前报道出来了,并且把几个人的量刑都报出来了。"
根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今年5月,北京警方查处了一处河南地方政府设在北京的关押访民的截访点,抓获10名截访人员。今年9月和11月,朝阳区法院两次开庭审理该案,11月28日第三次开庭宣判10名被告非法拘禁罪成立,一名主犯被判刑一年半,其余9人分别被判几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报道还称,有10名受害访民旁听了法院的审判。美国之音中文网援引一位河南访民表示,她就在现场旁听,法官还说访民可以获得判决书。关注访民权益的网站"权利运动"的负责人胡军也认为,该案的审理应该已有了判决结果。而这个案件并不是第一次有截访人员被诉诸法律责任,但打压访民的做法仍然在继续。专门从事截访的"安源鼎"保安公司被媒体曝光后,也没有听到有关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下文。
"截访是政府行为"
《北京青年报》这篇被指责作假的报道已在网站上被删除。令人不解的是,《中国日报》的辟谣报道在网上也已被删除。
刘晓原认为,从刑法关于非法拘禁的量刑规定看,如果最初报道的量刑属实,制裁力度是很轻的。他同时指出,多年来,尽管访民被侵犯人权,遭受人身伤害的现象非常普遍,但截访人员被追究非法拘禁的例子极为少见。但他认为,即使这一次的司法程序追究了截访人员的法律责任,也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截访的现象。
"因为截访是政府行为,截访人员都是地方政府、司法或行政机关派出去的,或者他们雇用的。他们把访民抓走、或关押在某个地方,都是政府出钱的。如果现在仅仅只判了几个截访的人,对地方政府官员没有任何处置,并不能起到震慑作用。"
刘晓原指出刑法中"非法拘禁"的犯罪主体只涉及到自然人,只能追究个人的责任。他的建议是,把"非法拘禁"的犯罪主体从自然人扩大到单位,包括地方政府和执法机关,就会由具体执行截访的人和单位负责人共同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刑法作这样的修改,或许对官员会有震慑作用。"
作者:叶宣
责编:李鱼
德国之声中文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