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7日星期日

故宮玻璃砸不碎 國人質素扶不起

北京故宮再次發生破壞文物事件,早前有遊客懷疑不滿拍照被阻,徒手擊碎翊坤宮正殿展室一塊玻璃,導致國家二級文物「清代銅鍍金轉花水法人打鐘」墜地受損,輿論嘩然。為防止事件重演,當局「斬腳趾避沙蟲」,全面更換宮內百多塊用來封存文物的玻璃,改為安裝「用大錘都砸不碎」的強化玻璃。

其實,內地亟須提升的不是文物保護,而是國人的文明質素,北京故宮文物頻頻受到蹂躪,正是世風日下、道德墮落的寫照:今年二月,太和門附近一個大銅缸被人刻上「梁齊齊到此一遊」七個大字;不久前,工作人員在護城河撈出數萬根玉米芯;今年五一小黃金周期間,故宮中和殿門窗遭旅客破壞……可以說,只要國人的醜陋本性不改,不管當局如何改善文物保護,終究是無濟於事的。

旅遊等於浩劫,慘遭破壞的何止古文物。大家不會忘記,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其山東高密的老家幾乎被慕名而至的遊客踏破門檻,為了沾「文曲星」的光,莫言家大院裏的蘿蔔被拔光,接着小草被拔光,拔無可拔時,連村中的樹葉也被摘得七零八落,用蝗災來形容遊客的醜行,並不為過。

一邊花錢 一邊破壞

中國人走到哪裏,就把醜行帶到哪裏,近年荷包鼓脹的國人紛紛走出國門看世界,也將種種不文明行為帶到國外,引發新一輪「黃禍」。埃及樂蜀神殿、英國大教堂、法國藝術館,先後被刻上「到此一遊」的簡體漢字;連人迹罕至南太平島嶼的海灘上,都留下「中華牌」香煙盒。沒有最醜,只有更醜,部分國人漠視法紀,自私自利,不僅自己大出洋相,也丟盡了國家顏面。中國人已淪為髒亂吵的代名詞,有旅遊業者明言:「一想起中國人,便想到塗鴉、搞破壞、亂丟垃圾,大聲喧嘩、隨地大小二便。」

對於中國遊客,全世界可謂既愛又恨,愛的是中國遊客出手大方恍如財神爺,恨的是他們四處破壤儼如野蠻人。為了勸告中國人入鄉隨俗,全球各地旅遊景點不得不貼出簡體中文字的「請便後沖水」、「垃圾桶在此」、「請保持安靜」等告示。即使在同文同種的台灣,台北市議會亦作出「陸客只准從後門出入」的規定,原因是陸客到訪議會大樓時,總是旁若無人的喧嘩拍照,言行不雅,正門花圃內更滿布陸客隨手丟棄的煙頭、牙籤等,為維護台北市形象,市議會不得不出此下策。

古人說,衣食足而知禮節,倉稟實而知榮辱,但對當代中國人而言,並不適用。數之不盡、禁之不絕的旅遊亂象,說明有錢不等於有品位,大國崛起不等於文明提升,國力強盛不意味着受到尊重。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中國人在國際上形象低落,不能怪別人歧視,只能怪自己不爭氣。

太陽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