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2日星期四

北京創造替代性組織挑戰西方主導團體

國密報》編譯 文道喻

經濟自由主義價值觀否還會持續?

   看待全球系統中國際關係時,很容易就能發現兩個陣營的對立,一者是富裕、強的西方諸國,另一者是發展中國,但崛起的中國有點模糊了兩邊界線,中國雖稱不上全民均富,經濟力卻不容忽視,是世界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引擎,解放軍也一天比一天強盛,深深威脅國在西太平洋的宰制地位,於此同時,中國還在發展的道路上,2012年人均GDP只有5184美元,社會福利和醫療保險有待改進,落伍的戶口制度與計劃生育仍然存在。正因中國如此獨特,很大程度影響著其他發展中國家。
 
 中國雖稱不上全民均富,經濟力卻不容忽視。

   中國帶來最令西方擔憂的影響之一,誠如荷蘭國際關係研究所級研究員弗朗斯保羅范德波登(Frans-Paul van der Putten)於網站“東亞論壇”(East Asia Forum)上所寫,過去盛行的自由主義價值觀是否還會持續,特別在經濟領域。原因出自於,中國採用國家資本主義,海外企業得到本國政府的支持遠遠勝過西方同行,當局可以通過調整貨幣匯率刺激出口、提供廉價信貸讓公司拓展規模以及援助海外企業開展基建項目的投資等段達到目的,商業與國家是一體的,誰也離不開誰。

   不同經濟體系對於外商投資影響甚鉅。在國家干預經濟的環境裡,與政府簽訂良好合同變得至關重要,而在中國,由於太子黨呼風喚雨的政商關係,讓他們為外商公司眼中的寵兒,兩邊合作無間,各取所需;另一方面,一個不全然自由的市場不會提供太公平的競爭條件,國營企業通常擁有絕對優勢,這也是為什麼西方國家不斷敦促發展中國家朝“市場經濟”前進,以便自己的企業能順利登陸,甚至取得一席之地。

   政治體系當然也會有所作用,但比經濟體系程度小。范德波登指出,在非自由民主制度的國家,外國企業面臨的政治風險較高,成功與否取決於跟政府之間的關係,而本國的海外公司,由於政府的強大支持,進入他國時便能具有西方投資者缺乏的競爭優勢。

   差異中求和諧

   西方世界和中國在發展中國家這塊戰場角力的方式各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早就利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組織和其他由西方主導的國際組織來向發展中國家推銷自由市場和政治自由主義,但在中國看來,每個發展中國家都應有權自主地選擇發展道路,所以通過邊組織推廣自由主義價值觀是一件不可取之事,中國所持的世界觀乃是“政治─經濟的多樣性在國際關係中是必要的”,從根本上挑戰西方想推動的一致的意識形態。

   這種概念中國稱為“差異中求和諧”。2009年,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其講話提到“文明存在差異,但沒有優劣之分。各種文明都包含有人類發展進步所積澱的共同理念”,因此各國需要“在差異中求和諧,在交流中求發展”。范德波登認為,中國如此的外交辭令目的有二:首先是捍衛中國,對西方干;其次是向發展中國家明,中國並非一個嚴重威脅,不像西方列強試圖將意識形態強加諸他人上。


   儘管“多樣性”的概念旨在保護北京免受西方干預,但不意味著中國是個機會主義者,如美國及其盟國哪一天不再對中國構成威脅,中國也不會放棄此一信念。范德波登解釋,自古中國的外交傳統中就缺少將自身政治經濟模式向外推展的衝動,不同於1819世紀風行西半球的殖民主義,當時歐洲人身為高高在上的殖民者,強迫被殖民者接受其文化、語言、教育和宗教。相反地,中國長期仰賴“朝貢體系”宣揚國威,並不企圖統治或占有鄰近國家,中土之國即是世界中心,又何必走入蠻荒之地?除此之外,對當前的中國而言,保持全球系統的多樣性有助於增加在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力,也同時減少西方在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力。

   隨著中國的全球影響力與日俱增,便越來越能促進政治─經濟多樣性作為一種新的國際規範,阻擋西方推廣自由民主和經濟自由主義,且進一步加強“差異中求和諧”在聯合國安理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世界銀行的地位。其次,北京還會創造替代性組織挑戰西方主導的團體,例如金磚五國設立開發銀行和號稱“東方北約”的上海合作組織等。范德波登預計,中國政府將運用其影響力,在現有的多邊組織和論壇中確保沒有一種意識形態(如自由主義)為主宰,阻止其他國家的干預手段來傳播某種意識形態(再一次地,自由主義)。

   因此,中國塑造世界秩序的貢獻在於多樣的政治和經濟體系受到保護,符合“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心思想,只要中國努力讓國際組織變得越“中性”,西方要把自由民主和經濟自由主義出口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就越困難,務實來說,對中國的商業利益也就越有利,非洲就是一個正在進行的例子。《中國密報》第11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