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6日星期一

馮健強﹕選票可改變什麼?

對香港而言,選票是奢侈品。喋喋不休地討論行政長官的選舉風雲,要選這個選那個,說穿了,大多數人只是坐山觀虎鬥,望洋興嘆改變不了什麼。在直選的國家,選民會為自己的取向,與家人、朋友吵得面紅耳赤,因為選舉,是決定他們今後數年的生活軌舻。

選票應可決定未來政策的路向。也許,大部分香港市民均沒有期盼豬狼其一會帶香港走出困局。畢竟,兩者皆在小圈子制度下推選出來,管治思維仍是那一套、利益集團依舊是那一幫、問責對象仍舊一貫是北大人。這樣的情,多少有利香港的政綱條文可真正兌現,市民心中有數。當年董建華先生下台,換上的曾蔭權爵士挾覑逾七成的支持度,也曾帶給市民一剎那憧憬,可惜,7年下來,有利市民的政策又有多少呢?

在外國的民主制度下,選票就是要改變政策方向,選民透過參與、權衡利弊後,作出理性的決定。從英國的工黨到保守黨、美國的共和黨到民主黨,市民要改變現,不同政黨的意識形態成為取決的指標。

選票是人民的授權,政權的認受性。以直選方式進入政府,是日後政府管治威信的基石。今天,豬狼鬥互相抹黑,當中的疑團不單沒有為他們帶來政治後果,輸掉選舉,反之,可預見的是二者其一將把這些醜聞帶進新政府,普羅大眾對其誠信必定有所保留,甚至影響新政府管治和施政。

民主政治的本質就是要讓選票決定接受或反對當前領袖的行為和處事手法。比方說,市民不會因曾爵士任內通過最低工資而對其有高度的評價,然而,曾政府政策倒行逆施,推行內地車自駕遊措施便是一例。對當下愈見迫切的問題坐視不理,漠視雙非問題,令本地孕婦脇位嚴重不足;縱容公共事業罔顧社會責任;任憑房屋價格高居不下。把市民不滿的情緒逐漸推向臨界點,如此低的認受性,即使不尋求連任,其所聯誼的政黨亦會負上責任。在真正民主體制的國家,對政府不滿,人民會上街示威;透過選票,使政治領袖負上政治後果,而不是指望他們會忽然「英明」。

今天,我們沒有選票,若普選一旦通過,我們的選票不再是一張紙,當選的政府不再是與民意脫節,那時,選票將是一個影響大眾居處今後的發展路線的重要決定。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公共政策碩士生


香港 明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