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5日星期一

羅小朋:中央不作為,重慶模式產生

明鏡記者范方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從單一制走向聯邦制,中央與地方的經濟結構和權力格局也有了重大的轉變。著名經濟學家羅小朋在接受《明鏡》採訪時表示,如今沿海與內地發展高度不平衡,越發達地區的實際稅率越低,越貧困地區的實際稅率越高,農民工離鄉背景,官民間的關係在貧困縣市越來越緊張;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本因子,早在朱鎔基時代就種下。


中央不作為,重慶模式產生


由於中央和地方有默契,只要中央拿到錢,地方做什麼都不會管得太認真,因此錢來得容易、中央不作為與的畸形的經濟增長模式,是羅小朋認為重慶模式得以產生的因素之一。“中央也明白這裡頭有很多利害關係與棘手問題,比如地方教育、醫療、腐敗,如果管下去,就得解決這些問題,所以想把這些問題都推給下一任;其實很多問題如果及早解決,不是很困難,所以最主要還是因為沒有能力。”


羅小朋對《明鏡》表示,胡錦濤剛上台時,包括他在內都對胡錦濤抱很大希望,羅小朋還曾給胡錦濤寫信, 提出改善縣一把手任命和激勵的建議。“大家現在對胡錦濤都很失望,他有一種僥倖心理,覺得江澤民能混過來我為什麼不能?”


中共17大後,薄熙主政重慶,羅小朋解釋,重慶地方黑勢力猖獗、不把薄熙來放眼裡,一上台就給薄熙來下馬威,利用老百姓的不滿, 發動出租汽車罷工等事件。薄熙來雖然坐到政治局委員的位置,但他原本期望當上副總理,現在卻把他派到最棘手的地方,薄熙來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被黑勢力打垮,政治前途徹底結束;一是背水一戰,去碰別人不敢碰的問題。


薄熙來選擇了後者,開始推行重慶模式,進行打黑,他也看到中國社會精神上的委靡和頹廢,經歷過文革的他開始唱紅,羅小朋認為唱紅不完全是意識型態問題,也有實用性質,“總比整天打麻將好!”


與重慶模式同樣被熱議的廣東模式,則帶有中央的意圖。“胡錦濤沒什麼本事,但他希望汪洋能帶頭搞出一點名堂來,證明他不是毫無作為。”羅小朋對《明鏡》表示,有說法認為汪洋從胡錦濤手裡拿到“尚方寶劍”,不管官職多大,汪洋都可以令他下馬,而汪洋的手法就如同胡錦濤“整”陳良宇的方式:若聽話,貪腐也不整你;但不聽話就整你。原廣東副省長、政協主席陳紹基就是因此下馬。


洋到廣東後的基本想法是,迴避政治改革,甚至社會改革,把經濟搞上去,所以汪洋最早搞騰籠換鳥。”羅小朋解釋,廣東外地來的人太多,給廣東治安、環境帶來巨大壓力,因此汪洋欲把更高級產業帶進廣東、將低端產業騰出去,但如此將產生就業問題,因此與溫家寶產生衝突。“廣東曾想把深圳一帶低端企業轉移到廣東相對落後的地方,比如韶關,韶關把南疆勞動力引到那,表面上是扶貧,結果惹出75事件,反映政府沒有長遠計畫,只想擴大增長模式,不認真搞政治社會改革。”


羅小朋對《明鏡》表示,廣東不是沒有黑勢力,其地方官員和黑勢力的勾結比重慶還要嚴重,但在沿海地區打黑,涉及到的國外勢力、中央勢力,對付起來比重慶困難得多。羅小朋指出,汪洋曾有過一些想法,比如發動網路民意,但實際上產生一種華而不實的作秀感,也反映出汪洋和其智囊人物的水平不夠。“廣東最優秀的幹部這些年來都被腐敗吞噬、或靠邊站了,汪洋也不敢啟用這些德才兼備的幹部,所以只能假改革。”


羅小朋表示,汪洋最近似乎在走更險的棋,開始維權、保護抗議群眾,並開放民間組織註冊登記,公開提出維權和維穩中間必須平衡,反映汪洋在重慶的壓力下有些心急,也可能是汪洋進常委遇到困難。


地方與地方建立合作關係


若想解決廣東所遇到的問題,羅小朋認為光顧著自己省分的改革是不行的,“重慶問題不涉及大量外來農民工,他們的農民工是本地來的多,所以還可自己協調,比如搞地票,也就是重慶範圍內的土地開發權轉移。”


但廣東等沿海地區有大量外來人口,問題涉及範圍廣,需與其他省合作。如數量大的農民工得了職業病,有的已回到老家,其打工時交的保險金,廣東積壓了一大筆,真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與農民工來的省分協調,將農民工檔案建立起來。羅小朋對《明鏡》說:“從全局來講需要這樣做,但汪洋想不到,他只想怎樣到中央,這是中國現在一個要命的問題,大家都準備搞一票然後升官,不從長遠計。”


雖然地方與地方之間需建立合作關係,但中央的心態也是問題所在。“這種合作潛力非常大,現在軍隊統一,不可能內戰,但現在的體制不允許這樣做,高級官員的心思也都在升官發財,他們有種恐懼,地方合作中央就被架空。這涉及到中國大一統觀念的問題,歷史上中國不允許地方之間發生橫向關係。”羅小朋指出,實際上地方合作需要有規則、有裁判,此情形下中央的權力會更大。“中央誇大了分裂的危險,所以中國知識份子支持國家統一的力量很大,但實際上是中央的人為了保住自己的權位,這也是他們無能的表現 。”


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資料圖片)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