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2012年7月21日星期六
美國壓敘利亞意在伊朗 俄中難解巴沙爾險情
【明報專訊】敘利亞局勢在倫敦奧運開幕前夕成為國際最大的關注點,正副國防部長在炸彈襲擊中身亡,儘管總統巴沙爾倖免於難,但首都大馬士革一片緊張,居民夤夜出走,希望趕及在政府軍及反政府軍爆發攻防戰前離開。聯合國安理會討論對敘利亞政府制裁動議,俄羅斯及中國兩個常任理事國投下否決票。烽煙四起的敘利亞前景,不僅是中東未來穩定繫於此,泛中東地區是戰是和,也與敘利亞局勢有直接關係。然而,未來是一回事,去年3月以來飽受戰火凌虐的敘利亞人民始終是受害者,他們的苦難何時消解,此刻仍是懸念。
敘利亞位處中東要塞,北接土耳其,周邊有伊拉克、黎巴嫩以及巴勒斯坦人地區,敘利亞是阿拉伯世界中的驃悍勁旅,1973年10月的第四次中東戰爭,敘利亞出動1400輛坦克及5個師,強攻在第三次中東戰爭被以色列奪去的戈蘭高地,一度把駐紮高地的以色列軍逼得走投無路。以軍其後調動後備軍參戰,美國總統尼克遜下令全力支援,以色列避過大軍覆滅,乘勢反擊穩住戈蘭高地。事隔差不多40年,戈蘭高地仍在以色列手上,從未有一絲交還的象,究其原因,是戈蘭高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去年3月,敘利亞爆發反政府示威,事實上,敘利亞半世紀來的「穩定」,很大程度源於在對抗以色列之下的全民繃緊,以及由此而生的對個人自由嚴格限制。冷戰過去,這些戰時因素統統不存,自由之風吹來,執政復興黨、軍隊及政府的三合一巨大利益集團受到人民質疑,加上總統巴沙爾親弟馬希爾的貪污腐化早已傳遍全國,人民上街要求更大自由及更清廉的政府自是必然。
巴沙爾一旦倒台
矛頭即對準伊朗
面對示威抗議浪潮一浪高於一浪,敘利亞當局強力鎮壓,美國認為巴沙爾已失去合法性,總統奧巴馬去年8月下令凍結敘利亞資產以及禁止購買敘利亞的石油。美國此舉客觀上有地緣戰略考慮——通過制裁或推翻巴沙爾政權,帶來敲山震虎的效果﹕西方一直認為巴沙爾與伊朗關係密切,敘利亞亦與黎巴嫩真主黨及哈馬斯組織緊密聯繫,美國的算盤是一旦巴沙爾倒台,敘利亞出現一個親西方的政權,美國到時便可以清理中東的反美勢力,把矛頭對準更大的目標伊朗。
但美國的計算遇上近幾年一直與它抬槓的俄羅斯及中國。前者是中東地區的傳統參與者,第四次中東戰爭,敘利亞的最大武器供應國便是蘇聯,1973年10月23日,當反撲的以色列軍快要南下殲滅協同敘利亞作戰的埃及兵團時,蘇聯領袖勃列日夫致信美國總統尼克遜,暗示美國若無法逼令以色列停止軍事行動,蘇聯很快會採取必要的單方面行動。美國官員判斷蘇聯可能出兵,將國家防衛狀態從第四級升至第三級,是和平時期的最高級戒備狀態,美軍並發現蘇聯空降師進入戒備狀態。事件最後美蘇以克制告終,但蘇聯/俄羅斯不欲丟失中東這塊地區的落腳點,則是從冷戰到現在都一樣。
俄羅斯否決聯合國的制裁敘利亞決議,是因為一旦親西方政權在敘利亞上台,俄羅斯不僅在中東地區難以立足,地緣上俄羅斯南部邊陲全在「敵對勢力」之下,以普京的強勢作風,沒有可能會嚥下這顆苦藥丸,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拉鋸頂牛,看來會延續下去。至於中國,從來不是中東的主要參與者,投下否決票,只能說是反對介入別國內政的傳統態度,今天的中國是經濟大國,然而在中東,中國仍是初入門的新鮮人,無力影響大局。
但是美國不可能就此放棄推翻巴沙爾的計謀,最有可能的做法,是一方面持續在聯合國施壓,或單方面繼續制裁敘利亞,更大可能是組織類似第一次波斯灣戰爭那樣的反巴沙爾統一戰線,糾合北約、阿拉伯世界的反敘國家,以人道救援之名把巴沙爾告上戰爭罪行法庭,甚至組織空中轟炸行動,全力推翻巴沙爾政權。從目前的戰看來,巴沙爾政權無疑是受到反對派擠壓,但主要控制權仍然未失,三天兩頭全面失守的可能不大。這對美國來說,在統籌反巴沙爾戰線的時間上因此有所鬆動,對巴沙爾而言則是稍一吁氣,對反對派來說則是疲兵稍歇準備再戰,更大的血腥即將到來。
糾合北約再謀出兵
美不推翻敘不罷休
這一切其實衝伊朗而來,伊朗是泛中東地區的最後一個反美堡壘,美國在敘利亞事件上搞了一連串動作,其實是逐漸收縮繩子,朝伊朗的頸項套過來。可以預見的是,伊朗的反美情緒會高漲,所謂核工程會愈快進行,中東局勢只會朝另一場更大的衝擊發展,而不是朝和平方向走去。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七月
(1565)
-
▼
7月 21
(29)
- “江澤民大病一場導致很多人轉向”
- 中国既谈和平处理南海 又在三沙设警备区
- 三公經費半遮面 霧裏看花掩腐敗
- 京官称无意中途换特首 反显形势险峻
- 警方:科罗拉多枪手家中爆炸威胁已消除
- 史亚平惹争议 台湾新加坡关系究竟如何?
- 海南省三沙選舉首屆人大代表
- 美國壓敘利亞意在伊朗 俄中難解巴沙爾險情
- 觸發兩岸政治拋錨的都是派系鬥爭加中央與地方的利益合縱連橫
- 美國戲院槍手宅男孤僻 不用 fb 母親指兇手是他了
- 熊逸:于丹的矛刺于丹的盾——似是而非種種
- 中共接班人制度不變,還有薄熙來二世
- 美国影星摩根·弗里曼捐赠100万美元给奥巴马
- 马立诚谈大陆与香港文化矛盾,批左批孔庆东
- 丹佛枪击案震撼全美 枪械管理成为美国大选话题
- 京官称无意中途换特首 反显形势险峻
- 东盟补发联合公报 中方作出回应
- 台总统府就台星关系疑案反驳媒体报导
- “大多数人除了自己什么都不信”
- 非洲寻找新的对华战略
- 北韓檢討核武 可能計畫第三次核爆
- “喬木有個特點:不同中宣部商量,來回地變,越級指揮”
- 北韓傳經改,向北京學習
- 朝鲜是个很有幽默感的国家
- 郑义:一叶知秋的什邡事件
- 长平:“克伦茨小平”
- 北大教授贺卫方关于官员犯罪的演讲
- 2012年7月20日《明鏡郵報》
- 2012年7月20日《歷史日報》
-
▼
7月 21
(29)
-
▼
七月
(1565)
明镜博客 » 时事
Error loading feed.
明鏡網
Error loading feed.
明鏡十大热帖
-
內容提要: 有人說,如果沒有1989年的“六四”,鄧小平將以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領袖形象留名青史;如果沒有1992年的“南巡”,鄧小平將以堅持專制、冷酷血腥的屠夫形象遺臭萬年。 人們曾經以爲,鄧小平在世間的形象,在1997年2月19日他辭世之日就此...
-
據一位剛從北京市委黨校受訓結束的官員透露,已被罷黜的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共涉及11件命案,未來將會一一公布。而醞釀中的中共18大政治局常委名單,將有破格的人選。 據了解,目前中紀委所掌握的資料顯示,薄熙來共涉及11件命案,現在曝光的只是英國商人海伍德(Neil Heywood)命...
-
voa记者: 萧雨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AP 图为中国前最高领导人江泽民2008年8月8日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资料照 美国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近日在北京与美国一家大公司的总裁会面。观察人士认为,如果消息属实,这证明江...
-
如果薄熙来是“涉嫌”严重违纪,九常委则应是“确实”严重违纪。那么,中共中央若不能纠正对薄熙来所犯的错误,则中共中央政治局必须改组,九常委应全部被撤销党内一切职务 ===================== 党内需要的不是改革,而是改错! 中共中央政治局及胡锦涛总书...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理论上体现“人民政权”的含义,全国人大的官方英文翻译,使用congress一词,这表明了全国人大的议会性质;政协会议虽然不经选举产生,也不承担立法功能,但从其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来看,也承担着议会的部分功能,全国政协主席出访...
-
(中央社記者江今葉紐約3日專電)「紐約時報」網站今天報導,美國資深官員私下坦言,在處理中國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事件時,確實誤判形勢,未能獲得中方完整、詳細的保證。 陳光誠逃往美國駐中國大使館尋求保護6天之後,在美國駐中國大使駱家輝陪同下,前往北京朝陽醫院就醫,峰迴路轉的發展讓此事引...
-
《內幕》編譯 文道喻 骨子裡流著保守血液 很少人知道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思想傾向,在仕途一路晉升的過程中,習老是把自己緊緊包裝起來,使外界難以得知他是自由派或保守派,就像古代帝王學所揭示,一國之君必須喜怒不形於色,不讓臣下推測,而統...
-
明鏡記者柯宇倩/一位熟知重慶民間與官場情況的人士向《明鏡》透露,重慶模式,表面上是“唱紅打黑”,實際上,是江澤民勢力的一步棋;如果王立軍和薄熙來不出事,十八大後,重慶模式準備向全國鋪展開來。江澤民在2011年的一場大病,也是之後出現薄王事件的根本原因。 薄熙來已離開重...
-
美国之音 美国6位参议员说,他们下星期将提出立法草案,规定参加奥运会的美国运动员所穿的礼仪性服装必须是美国制造的。但美国奥委会表示,美国代表团今年已经来不及把中国制造的服装换下来了。 在这之前,媒体报道凸显美国奥运会代表团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