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2日星期六

從媒體看《南方周末》事件幕後


旺報 【胡勇】
     從今年第一期《南方周末》出版以來,編輯網上爆料控訴、微博大老接力擴散、主管部門遮罩刪貼、熱心讀者現場聲援,這些場景很容易讓各方產生豐富的政治聯想。

     「新聞審查」、「言論自由」乃至「開放報禁」等敏感詞頻頻閃爍在《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朝日新聞》、英國廣播公司等國際主流媒體的報導中。一些外媒還將「南周事件」視為檢驗中共新領導層改革誠意的試金石。美國國務院也「挺身而出」為中國的新聞自由「請命」。事態呈現出擴大化和政治化的趨勢。

     環球時報火上澆油

     《環球時報》第一時間發表了〈有必要冷靜思考《南方周末》事件〉,各打50大板的模棱兩可態度不但未能平息風波,反而把自己也送入了輿論的漩渦。《華商報》隨後「火上澆油」地疾呼對媒體管理思維進行「真正的改革」,一下子又點燃了線民飽滿的激情。

     終於,《環球時報》在1月7日再次發表針對「南周事件」的社評,這篇社評的口吻像極了一位嚴厲但飽經滄桑、世事練達的新聞界老前輩和宣傳老領導。

     無論是「他們的矛頭指向了與媒體有關的整個體制」的結論,還是中國不可能存在「自由媒體」的判斷,抑或「一些周邊人士試圖推動中國個別媒體搞對抗」的指控,甚至與中國整體改革脫節和割裂的新聞改革將會「損害中國前進大局」的警告,對於同樣歷經坎坷的讀者來說並不陌生。山雨欲來風滿樓,很多人開始產生不祥的預感。

     所幸如今已不是20多年前的中國。《人民日報》同一天也發表評論〈要跟得上時代的節拍〉,與《環球時報》不同調。文章告誡宣傳戰線的管理者要踏準中央的節拍,順應時代的節奏。不僅如此,該報還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宣告:「那些不利於打通心結、凝聚共識的僵化觀念,那些放任信仰缺失、價值迷失、信任流失的錯誤行為,那些手段單一、自以為是的生硬說教,都應堅決摒棄。」

     雖然文章通篇都沒有點《南方周末》或者是《環球時報》的名,但中共中央機關報鮮明的改革姿態還是讓擔心事態繼續惡化的人們看到了一線希望。

     人民日報透露曙光

     接下來輪到隸屬於共青團中央的中青網出面緩和氣氛了。在題為〈南方周末是黨報事業的一部分〉的評論中,作者表揚《南方周末》是份好報紙,肯定南周的記者編輯是黨的新聞工作者。目前的事態只是部分「黨的新聞工作者」與黨報管理層以及主管部門之間就具體工作方法、操作流程與言論尺度的一次爭論,是可以溝通和協調的。

     言下之意,所謂的「南周事件」純屬黨的內部事務,與憲政或新聞自由無關,外界不要再過度解讀了。似乎,上綱上線的《環球時報》是在唱「黑臉」,息事寧人的中青網則是在唱「紅臉」。不久,傳出消息,稱在高層介入後爭論雙方各讓一步,達成妥協。

     1月10日,今年第二期《南方周末》按時上市,焦慮了一周的讀者終於鬆了一口氣。頭版聚焦蘭考火災悲劇,與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等主流媒體遙相呼應。媒體以大局為重、政府以改革為先、社會以包容為要,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的「南周事件」最後平靜收場,這是中國的進步。

     (作者為自由作家、大學教授)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