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7日星期三

胡績偉遞來《我的思想脈絡》,第一句使我大出意外



《新史記》陳小雅 專稿



把胡老當作一個共產黨員看待,得之於我們與他的第二次見面。當時,胡老遞給我一份材料。這份題為《我的思想脈絡》的提綱,第一句話便使我大出意外:

在所謂共產主義世界土崩瓦解的今天,我仍然覺得自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

時 至今日,以“馬克思主義者”自稱已不是一種沽名釣譽之舉。而仍然支撐著這位老人信念的究竟是什麼呢?我感到,這個概念對於胡績偉先生來說,並不是像許多人 一樣,只不過是一件“衣裳”和身體的關係,而是某種可溶化在血液中的東西。為此,我們不得不從根部溯源,探究他思想的來龍去脈。

胡 績偉祖居的地方,是神州西南腹地的中國第一大省。它的四週,有2000到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和高原環抱,距海兩千公里,對外交通,只有一條天險橫踞, 水深浪激的川江航道。在近代歷史上,曾有一個典型的故事說明它的世隔絕狀態: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為接濟沿海的兵員不足,清政府曾調川軍馳援廣東、 浙江。第一批開赴廣州的2000川軍,於1841年1月16日啟程,79天以後到達;1841年10月26日,道光皇帝又令2000川軍馳援浙江,《清 宣宗實錄》記載:直到第二年1月8日,“此項兵丁尚未到浙,未知現行抵何處”。96天以後,頭起380名才出現在浙江大地,110天後,末起300名尚 未到達。而此次戰役,英軍從香港出發,攻陷廈門、定海、鎮海、寧波,總共只用了53天。(注2)

由於距海遙遠,地域 封閉,運輸成本的昂貴,現代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入侵,相對於沿海要晚了近半個世紀。直到1890年重慶開埠,中英《煙台條約續增專條》訂立,規定英商可自 備華船,掛外國旗進入川江,在此之前,“天府富利”始終是清政府獨家的專利。湘軍巨酋胡林翼曾有誇張之詞形容天府的富庶:“天府之富,十倍於江西,二十倍 於湖北。”(注3)與這種“富甲天下”並稱的另外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在近200年中的人口的陡增:由1840年居全國第二位(3830萬),到1850年 便躍居全國第一(4410萬)。(注4)其二,便是它的民風凶悍,社會治安問題顯著。據《道咸宦海見聞錄》記載,1847年道光皇帝在論及全國死刑終審情 況時說:“四川刑名之繁,甲於海內……每年勾到時,(注5)四川一省,就要佔住一天,緩決黃冊堆積滿地。四川實係戾氣所鍾,洞脅貫胸之案,層見疊出。”

在 胡績偉父輩生長的年代裏,四川終於發生了歷史上最重要的變遷——一代新文化的崛起。19世紀70年代,正當全國維新空氣漸起之時,奉旨到四川任鄉試副考官 的著名洋務領袖張之洞,“目睹四川知識界的沒落狀況,決意改革教育,振興蜀學,培養人才”,創辦了對四川學界影響極大的尊經書院。聘邀全國著名學人薛煥、 王闓運、宋育仁等為書院山長,講求“經世致用”之學,培養經邦濟世之才,使尊經書院成為後來維新運動的一個重要基地。與清朝以來,四川地方的人才凋蔽形成 鮮明對照,尊經書院自1875年建立到1902年改為高等學堂的28年裏,培養出許多四川乃至全國聞名的俊才,如“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楊銳;曾出任大清駐 英法使館參贊的宋育仁;對康有為產生過重要影響的經學大師廖平;書法名家顧印愚;有清一代四川唯一的狀元駱成驤;辛亥革命著名人物蒲殿俊、羅倫、張瀾、彭 家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幹將吳虞;共產黨人吳玉章等。在1898年“公車上書”中具名者603人中,四川舉人就佔71人!(注6)

在 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的政治、文化、社會改良運動中,這些由舊式文人轉化而來的新式知識分子,發揮了極大的歷史主動性。由於歷史的局限性,改良的政治成 果雖然所剩無幾,但它卻為當地社會進步留下了一筆特別的遺產——新式中、小學,特別是師範學堂。據統計,到1907年,四川省共有各類學校7775所,僅 次於地處京畿的直隸省,學生數有24萬2千餘人,居全國之首。到1910年辛亥革命前夕,全川共有教員12824人。胡績偉的家鄉,在1909年時,已 開始有了第一個留學生。到1911年,已有71所學校。(注7)在新的文化氛圍的化育之下,四川成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搖籃。


胡績偉大伯父胡馭垓的烈士墓塔。

“我 家裏有兩個同盟會員。一個是辛亥革命烈士——我的伯父,名叫胡馭垓,是保路同志會川南七縣的民軍總參謀長。另外一個是我的叔祖父,叫胡素民。他是個舉人。 在很小的時候,我的這個伯父就跟他到外面讀書。我這個叔祖父在我們縣裏面開辦了第一個小學校和第一個中學校。他帶著我的伯父到縣裏,到成都去讀書。辛亥革 命時我這個叔祖父是京津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國報》的編輯,以後又當過孫中山元帥府的秘書,當過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鄧演達的顧問。

胡 老提到的第一位同盟會員胡馭垓,字良輔。與胡家一同祖居威遠縣界牌四和堡。在同輩兄弟中居長。1911年5月9日,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產物——清政府“皇 族內閣”宣佈了“幹路均歸國有,定為政策”的“鐵路國有政策”,激怒了原來擁有川漢鐵路操辦權力的紳商民眾。6月17日四川保路同志會成立,胡馭垓被推舉 為嘉定府所屬七縣的評議長。(注8)不久,同盟會決定以會黨和民團為掩護,組建保路同志軍,他又被選為威遠同志軍統領川東民團總機關總參謀。(注9)

1911 年9月7日,四川都督趙爾豐為撲滅已成燎原之勢的保路運動,設計誘捕了保路同志會正副會長蒲殿俊、羅倫。並血腥屠殺了請願營救的人群。同盟會員龍鳴劍等三 人,趁暴雨之夜,錦江水漲,向各地發出內容為“趙爾豐先捕蒲羅,後剿四川,各地同志速起自保自救”的“水電報”,(注10)各地保路同志軍紛起響應,由救 蒲、羅轉而舉起反清義旗。同盟會員胡馭垓與會黨首領甘東山率領的威遠同志軍也於此時起事,進攻成都,與趙爾豐的清軍作戰。但因兵力單薄,武器過差,兵敗而 歸。9月15日,與威遠相鄰的榮縣在同盟會員王天傑、龍鳴劍的領導下“託名保路,佈告起義”,“傳檄近縣”,並於9月28日建立了辛亥革命中的第一個革 命政府。胡馭垓在這個政府中任行軍總參謀。此時,正逢吳玉章受同盟會委派,回川主持工作,來到榮縣。他感到小小一縣的革命政權,難於單獨存在,必須向外 發展。於是派威遠同盟會員胡馭垓率2000多同志軍進攻威遠。11月1日,威遠宣佈獨立。(注11)在威遠革命政府中,士紳們選舉的豪紳董伯和擔任正軍政 長,胡馭垓為副軍政長。不久,清廷派端方領湖北新軍進剿威遠時,董伯和等豪紳企圖改擁清朝知縣徐昭益復辟。榮縣同志軍司馬法得知後,商得胡馭垓等同意,殺 死了徐益昭,並以屍示眾。11月11日,董伯和等趁胡馭垓熟睡之機,將其殺害。懸其頭於縣城門,割其兩耳,向端方邀功。

胡 績偉出生在中國歷史上兩個最近的統一時代的間隙之中。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統一,是這個時代世人所公認的主題。但統一於誰?在這個時代裏,政治舞台上來來去 去的人物中,是那些穿著新式軍服、戴著顏色鮮艷的飾物,使用著新式武器、口操濃重方言,割地為王的一幫武人。人們把他們叫作“軍閥”。人們把這個時代,稱 之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戰國時代”。它讓新出生來到這個世界的人們的視野裏的第一幅畫面,除了赤地千里、生靈塗炭,便是“槍杆子裏面出政權”。

這 是一個軍閥混戰的時代。用學術的語言說,是一個“整合與反整合”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裏,軍閥、官僚、地主統治下,民不聊生。各種改革緩慢、沈重、斷斷續 續,但仍然頑強地進行著。曾經在這裏首先爆發,又轟轟烈烈地推動過歷史的革命,在胡績偉懂事的年代,已經漸漸融進了傳說。

但 儘管如此,革命的光榮,仍是那些革命者後代時時緬懷的內容。胡馭垓是胡家貢獻給中國歷史從古代過渡到近代的那次革命中唯一的烈士。因此,也成了胡家子弟後 來的守護神。這一點,我們從老年的胡績偉回憶幼年時的情景仍然能夠略見端倪。當時,胡老首先提到的不是自己的父親和母親,而是自己這個家族近親中的兩位辛 亥前輩。(《新史記》第11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