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1日星期四

朝鮮正給中美提供更緊密的合作平台

《大事件》編譯 段灼華

 
  這樣的畫面好像一直在重複,只要每次朝鮮製造麻煩,美國或其他國家的政治家及評論家就會把矛頭指向朝鮮的唯一盟友──中國。舉例來說,2013年4月7日共和黨參議員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在電視節目上指稱中國的行為“真令人失望”,民主黨參議員查爾斯‧舒默(Charles Schumer)也同意,建議現在中國應“站出來處理麻煩事,給朝鮮當局多一點壓力”。然而另一派的聲音同樣存在,他們認為中國已受不了朝鮮一再放肆的挑釁,儘管嘴巴上不說,北京卻與美國一同默認和緩緊張局勢的必要。


中國更清晰地與朝劃清界線


   有趣的是,西方國家總認為中國是解決朝鮮問題的關鍵角色,中國人卻傾向把事端源頭推給美國,唯一確定的只有除了金正恩本人,大概沒有人樂見戰爭發生,尤其區域穩定對崛起中的中國至關重要。根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觀察,中國對現任獨裁者金正恩的態度似乎不若對金日成和金正日那般尊重,由於朝鮮在2012年12月發射火箭,加上2013年2月進行第三次核試驗,讓忍無可忍的中國簽署聯合國安理會加強制裁的決議,此外當2013年3月朝鮮片面宣布終止《朝鮮停戰協定》時,簽訂國之一中國也強調了自國對協議的承諾。




   金正恩是個“放火者”,自然也是個“媒合者”。


   如此改變自然逃不過美國高層的法眼,負責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說,中國政府更清晰地與朝鮮劃清界線,只因朝鮮此時的所作所為“嚴重影響中國安全”,中國內部亦開始懷疑:“如果朝鮮作為一個緩衝區,那我們得到的好處是什麼?”《經濟學人》指出,一般而言中國對美國在亞洲部署軍隊的舉止大感不悅,深深懷疑其“重返亞洲”的動機,但這次美國派出軍艦、導彈防禦系統以及戰機(含可攜帶核武器的轟炸機),中國的回應卻異常低調,且美國於關島安置的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同時能令中國的核威懾力度降低。


  如此看來,金正恩是個“放火者”,自然也是個“媒合者”,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朱鋒教授表示,朝鮮正給中國和美國提供一座“更緊密的合作平台”,讓美國高層相繼造訪中國,像是國務卿約翰‧克里(John Kerry)於4月12日抵達北京,緊接著參謀長聯席會議(Joint Chiefs of Staff)主席馬丁‧登普西(Martin Dempsey)將軍也會來到中國,肩負加強雙方軍事對話的重責大任,再來到訪的是奧巴馬的國家安全顧問托馬斯‧多尼隆(Thomas Donilon),因此朝鮮成為中美尋求共同話題的支點。


中美在朝鮮問題上立場更趨一致


   《經濟學人》認為,比起先前威脅東亞穩定的兩起事件,中美在朝鮮問題上立場更趨一致,一者是中國和日本針對釣魚島的爭執,儘管美國官方沒有對這些無人群島發出直接論述,但《美日安保條約》將釣魚島納入範圍,顯示美國認可日本握有島嶼的實際控制權,也讓中國抗議因為美國的默認加劇日本絕不妥協的態度;第二是中國抱怨美國對南海說三道四,為菲律賓和越南壯膽,使兩國敢於就與中國矛盾重重的島礁宣布主權,當然強硬的中國可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靈活性,中國海軍還進一步派遣巡邏艦到達南海遼闊海域的最南端,此處是文萊和馬來西亞宣稱的領海。



   事實上,中國也許對朝鮮的看法有點動搖,不過尚未出現根本性轉變的跡象,拿短期利益來說,開戰勢必一定程度損害中美雙方,《經濟學人》便打趣地說,兩國都把金正恩視為精神不正常的年輕人,需要吃點藥了。長期而言,美國擔心擁核的朝鮮帶來的威脅,中國則不願見到金氏政權顛覆。中共喉舌《環球時報》刊登由獨立觀察員朱漳平(Zhu Zhangoo,音譯)發表的文章,提到朝鮮的核試驗只距離中國邊界100公里,對食物與飲水存在安全隱憂,話雖如此,朱漳平仍稱讚朝鮮“把緩衝角色做得很到位”,一旦覆滅,美國軍隊將侵門踏戶直抵中國邊境,自然大批難民也會湧入中國,因此現在中國當局不得不“確保金家王朝的存活”。


   古人有云:“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既然朝鮮危機不是第一次上演,那麼中美兩國過去是如何應對的呢?國家安全檔案(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高級研究員羅伯特‧瓦姆普勒(Robert A. Wampler)於雜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上寫道,這次朝鮮危機的局勢演變與北京是否能說服平壤克制軍事挑釁息息相關,雖然目前華盛頓與北京的協商關起門來談,但我們還是可以從20年前類似的經驗觀察美國是如何評估中國可能採取的選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解放軍越過鴨綠江以保護邊界。


    1994年,美國政府認為朝鮮在寧邊的核反應堆已足夠生產夠多的鈈來製造數枚原子彈,令當時執政的克林頓感到事態嚴重,要求朝鮮放棄核武計畫,甚至不惜發出戰爭威脅,後來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James Carter)出面斡旋,美朝同意在日內瓦舉行談判,朝鮮將在國際原子能機構(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的監督下凍結各種核項目並拆除可疑核設施,而美國答應協助朝鮮建造兩座輕水反應爐作為條件交換,解決國內電力短缺的問題。(《大事件》第20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