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楠森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台灣媒體持續關注薄熙來案第二天的審判。
台灣媒體持續關注薄熙來案第二天的審判,主要報紙對審判的過程與內容都提出了更多的觀察與分析。
雖然薄熙來案通過了微博「直播」,但《自由時報》指出網民認為這不及當年公審四人幫的電視直播,該報引述網民的比較說「電視直播才給力,回憶當年北京市長下馬,法官被反問得啞口無言」。
報導引述的另一網民則說「薄熙來被控收賄2,179萬,貪污500萬,如果只有這些錢的話,他一定比現在的政治局常委要廉潔得多」。
《自由時報》另一篇報導注意到了薄熙來受審判身旁兩名高大的法警,其引述網民估計這兩名法警大約兩米高,使得一米八六的薄熙來頓時被比下去,網民稱「故意安排這兩位出鏡,上級的意思」。
該報並引述網民的一項發現:把這兩名高大法警的照片放大後,發現兩人編號都是372078,網民懷疑他們不是真的法警,而是臨時請來的演員,整個庭審根本是一場戲。
政治效應
《蘋果日報》的司馬觀點欄目說,中共把薄熙來案定位為反貪樣板,但在公眾印象中,他落馬與腐敗無關。
司馬觀點指出與去年中紀委報告相比,他的罪行已經大打折扣,本來還有唱紅打黑,大玩女人,與谷開來謀殺案的牽扯,甚至和周永康密謀政法委職位等罪名,現在全部篩掉了。
欄目認為從本來的十惡不赦到現在只剩貪污收賄二千多萬人民幣,很明顯是在縮小政治效應。
司馬觀點並提到有一名在現場採訪的台灣記者稱「他的氣場太強,在大陸有志難伸,不如到台灣選總統」。
路線之爭
一些台灣媒體的評論則認為薄熙來的審判標誌出中共的路線之爭,《旺報》的一則報導說,從法院外群眾的要求,可謂此一路線之爭之縮影,不少人希望嚴審薄熙來起到警示貪腐作用,但擁薄勢力仍潛伏於大陸社會。
《聯合晚報》的一篇分析則說薄熙來並非只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派別,「是大陸土地上被左派所供奉出來的一個神祉」。
該分析並認為薄熙來垮了倒了,毛左卻不可能垮,中國仍將繼續存在「一支沒有薄熙來的薄派,這是支記載著共產黨紅色血統與胎記的靈魂部隊」。
該分析文章並稱習近平與李克強不敢殺薄熙來,因為殺了薄熙來,恐怕有朝左派又掌權了,被殺的就會是習李兩人。
(責編:蕭爾)
BBC中文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