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日星期五

兩岸政治對話 上海學者嚴安林:談比不談好

記者慶正/台北報導

 馬英九總統成功連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執行所長嚴安林建議馬,「兩岸政治問題是談比不談好,早談比晚談好,和平發展的政治框架建構對台灣而言,利要遠大於弊。」

 嚴安林批評馬英九團隊過分強調先經後政,刻意迴避政治談話,導致情勢變成「只經不政」。他強調,兩岸和平發展必須雙邊務實的尋求解決之道,政治問題的處理,可以「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從小到大,由智庫到官方,即便不能一步到位,也必須努力去做。

 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昨天舉辦「兩岸關係與兩岸治理學術研討會」。大陸台灣研究會副祕書長楊立憲指出,九二共識是當時背景下兩岸可接受的交集點,其實質是「兩岸一中」;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深化,她盼望兩岸從「各表一中」向「共表一中」靠攏,為兩岸關係良性互動注入更大動力。

 嚴安林說,過去4年兩岸在相互努力下成果卓越,但未來要展開政治對話、建構和平發展的政治框架,必須克服台獨勢力興風作浪、嚴重藍綠對立的無法形成共識、馬英九團隊對兩岸政治協商的瞻前顧後、兩岸之間政治互信基礎薄弱、國際不友好勢力對兩岸政治協商的可能疑慮等5大挑戰。

 他認為,思考未來兩岸關係,需要考慮:台灣政局的變化與藍綠陣營的兩岸政策動向;兩岸關係所處外在國際政治、經濟體系的快速變遷,特別是美國重返亞太及歐債危機深化等;兩岸之間的協商、博弈及力量對比消長。

 不過,嚴安林表示,台灣是個多元化社會,大家擁有不同利益與追求目標。目前台灣社會藍綠對立兩極化發展,政策難以達成共識,這是影響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一大變數。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則認為,未來4年,兩岸公權力部門間應不太可能攜手解決高階政治歧見,可能只在社會治理方面會有進展,高來高去的政治議題會被擱置。「現在的兩岸共同生活圈已然形成,兩岸公權力部門應該探討引入兩岸民間社會的力量」,甚至建立機制,自行解決民生問題的需求。

 劉國深說,過去在對峙時期,雙方的公權力無法發揮作用,出現政府失靈導致民間自我調節管理的現象。兩岸交流更加密切後,衍生的問題更多、更複雜,諸如政治、主權等因素,使得公部門無法有效解決問題,他希望雙方公部門都能主動地進行適度的戰略收縮,讓兩岸民間力量與公部門進行合理有效的共同治理。

 他建議以共同出資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在平潭進行試點,先由平潭管委會向兩岸民間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再由台灣公部門、兩岸公部門共同出資採購,服務兩岸共同事物;最後在兩岸全面鋪開,解決兩岸終局政治安排完成前的兩岸共同事物需求。



台灣 中國時報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