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6日星期六

刘必荣教授从安倍特使山口访华晤习近平看中日关系定位

法廣


作者 珍妮特
就在中日因争夺钓鱼岛主权关系紧张之际,新产生的日本执政联盟的公明党党魁山口那津男访华四天,并于周五25日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会晤。山口那津男此次是应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唐家璇之邀请访华。起初,中日媒体都表示不确定山口是否能如愿以偿会见习近平,不过,结果是见到了。山口此行也是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的特使,带了安倍晋三的亲笔信转交给习近平。山口也是日本第一位联合执政的政党党魁第一次访华。本台就此采访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刘必荣教授。

法广:日本公明党党魁山口那津男是否达到了他行前所期盼的:此行能成为中日双边关系的正常化的第一步?

刘必荣教授: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日本公明党党魁山口那津男最近一直表示,对中日紧张关系感到焦虑。所以当山口对安倍晋三表示要到中国访问,安倍也同意了。这也解释了他主动访华,而习近平也愿意见他的原因。因山口起码代表了日本内部有些人是对中国友好,希望能改善中日目前的紧张关系。

但问题是,公明党虽然是与自民党组成联合政府,但山口本身并不是阁员,而且他的意见有多少能代表自民党,有多少能代表日本现在政府的意见,中国内部其实有人表示怀疑。所以,他只是表示了他个人的看法,但并不能因此就说中日关系能够有什么立即的转机,我觉得这在目前还是比较困难的。

法广:安倍此次不先自己去中国访问,却先派一个亲中派、与中共比较友好的公明党党魁去,是否有意替自己过去坚持日本对钓鱼岛主权强硬立场来个缓颊作用,也顺便探探风向?
刘必荣教授:山口此行多少有一点这个意味。我们看到,安倍上台后,他在钓鱼岛问题,或经济、或外交等政策上都显出非常强硬的鹰派立场。而中日两国其实不可能真得打起仗来,总要想办法如何让双方的关系能够缓和。所以安倍如此安排,起码能够向表示一点,他重视中日关系,希望能够与中国领导人就钓鱼岛的问题谈一下。他有这样的意图与希望,而刚好公明党的山口那津男要到中国去,安倍也说:好!那我给你一封我的亲笔信带去给中国领导人。

但整个安倍的作法,却是所讲与所做之间有差距。中国方面觉得,如果安倍真想要缓和彼此关系,他必须要拿出具体的作法,比如,钓鱼台国有化之后的下一步呢?而且国有化之后,日本怎么缓和呢?日本总应先做一点具体的事情,然后才能谈修补中日关系,不能只凭一个口头的宣示,就想修补中日关系,其实没有这么容易的。而习近平也很想表示说,我很愿意与你谈。所以我们可看到,在山口到访之前,日本的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悼念死难的中国亡魂,表示哀戚之情。之后,日本执政党批评鸠山,指他的在野党完全没有与政府同调。

不过,现在,山口是执政团体的一部分,不是在野党。理论上,他似乎可以占比较重一点的分量,但终究不能代表安倍的整个政权及政策。从这点来看,中国大陆领导人算是给了他足够的面子,也愿意接见他。但是接见以后,也传达给他一个信息,就是:只要你日本对中国友善,愿意改善关系,只要能做出具体作为,我们中国都愿意与你改善关系,但球在你那边。你必须要先有动作。但如果日本这边没有具体行动,再多几次访问也完全是没有用的。

法广:此次习近平在会见山口时表示,希望进一步展开日本公明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政党之间的交流,没有提及与自民党或是日本政府之间的交流,是不是有意冷落安倍晋三的自民党之用意呢?

刘必荣教授:自民党如果没有什么具体作为,中国共产党很难与它有什么进一步的发展。而公明党与中国共产党有一个比较传统的关系,所以中国当然愿意向它说:你人来中国了,那么,中国当然愿意重视传统友谊。不过,习近平的讲话多少也有一点这种故意冷落自民党的用意,就是一种差别待遇吧!目的是表达:一个是与我友好,一个是与我不好,那么,与我好的,我就与它亲近一点,我想应该是出于这个目的。

法广:山口访华前曾经提说,把中日钓鱼岛争议交给后代解决,避免发生不测的事件,如擦枪走火引发战争等。日本媒体因此抨击他说,山口实际上在为中国的立场背书,违背日本政府的立场;之后,山口又改口说,钓鱼台主权争议不存在。你怎么看山口这样反反复复的发言态度。

刘必荣教授:这也可以看出日本政治内部的难为。到底要不要主张有主权争议呢?日本过去的说法是,争议不存在,中国也觉得不存在。因为如果是“属于我的”,那怎么会有争议呢?如果有一方同意钓鱼岛主权“有争议”,那就表示他自己对于“是不是属于自己的”不是十分有把握。例如:

台湾政府本来也有人说,钓鱼台有主权争议,台湾内部因此有人指责政府发言人“说错话”,事实上是“没有争议”。

不过,我们同时观察到日本具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态度。前一阵子,钓鱼台刚刚国有化、闹得很凶时,日本向台湾提到钓鱼岛问题,日本当时用了一个词,表示承认钓鱼岛问题是个“悬案”,而“悬案”基本上来说,我们觉得对台湾是好的,因为这表示,日本没有认为这是“没有争议”,所以才承认这是一个“悬案”。可是,日本对中国大陆的讲法则是:中国,你的抗议,我注意到了。这表示,“我注意到了,可是我不见得接受你的说法”。所以在用字遣词上,日本对台海两岸是有一点的差别。

此次山口到中国大陆访问期间,他当然避免表示有没有争议。其实,过去,中日两国建交时,关于钓鱼岛的问题邓小平当年用的方法就是“交给下一代去解决”。因为眼看着这一代是解决不了。

但问题是在提“交给下一代”的前面还有一句话,例如像中国大陆或台湾,都希望搁置争议,但在这前面还有一句话,就是“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并非说:我们大家都不要吵;而是说:你不要吵,因主权是我的。中国大陆是这么讲,台湾也是这么讲:搁置争议,主权在我,你不要吵。而不是说“我们都不要吵”,是“你不要吵”。日本其实也是以这种立场来说“搁置争议”。

此次山口说 “搁置争议”,但我们要看他搁置争议的前面一句话是什么。如果前面一句话是说“主权在日本”,那么,其实中日台三方的讲法就都一样了,都是大家都不让步。而在大家都不让步,碰到领土争议时, 就采各说个话。然后,在讲话时都强调“这是属于我的”,行动做法上则是“自我克制”,这样,冲突就冷却掉了。这是唯一的方法,也就是“各自表述”。表面上,大家都说主权属自己,然后,在实际做法上,大家也许自我约束一下,约束一下自己的战机,约束一下自己的人民。也许我方会有例行的军机去巡视,或其他巡视方式,但是,我巡视到你那边时,你不要把我的飞机打下来,不要驱逐我。当你巡视到我这边时,我也就行礼如仪地表示抗议。但是,是平行线,然后把这个问题搁置在那里,让问题“没被解决”,让它还是“活的”,这就是说“等到下一代再说”。

可是,如果有任何一方“不说”了,那他就等于表示“我承认这是事实了,那我下一代也没得说了”。所以,即使要“搁置到下一代”,还是要让问题争议不断,大家不断吵,然后才能搁置到下一代。否则事情就等于不了了。若不了了之,就被另一方,吵的那一方拿去了,不吵的这一方就输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整个做法应该就是运用这样的模式:去吵,但行为上搁置。然后再看看,是否有办法把议题切割,钓鱼岛归钓鱼岛问题,领土争议归领土争议,经济上,中日双方的自由贸易协定还是继续谈判,以双轨进行:吵的是一轨,合作的是另一轨。如果这样做,那么就表示双方的外交趋于成熟了。

法广:日本公明党党魁山口那津男是日本现今唯一明显的亲中派政党,是否可以从他此次的访华情形,看出习近平对中日关系的定位呢?

刘必荣教授:其实就中国来说,如果没有被逼急了,没有被国内的鹰派勒索、绑架,中日争议其实都还能够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所以,中国大陆对于日本的外交,去年年底,从谈自由贸易协定等等行动的开始,可看出,中国还是很重视日本。只要日本不要在中国最脆弱、最敏感的神经上挑衅就不会有大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关键,因为必须注意到中国的民族感情,如果不注意到的话,那么,后面很多路就很难走了。所以目前你可以看到,中国大陆的人民很强烈、很激进,但是政府却希望冷静。中国政府要做的就是所谓的“冲突管理”,也就是:能够让这个冲突局限在一个可管理的范围内。冲突不可能化解,但它必须是可管理的,至少在外交上能够做到这一步,那就应该算是大家有大智慧的做法了。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