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3日星期六

1942年在河南災區,我享受了國軍軍部的伙食


《新史記》高斌



災民逃荒的生命線

在澠池的火車站,我見到災民逃荒 的生命線——扒火車!只要是西行的火車,無論客車還是貨車,車頂、車廂裡密密麻麻塞滿了災民,兩節車廂銜接處有一點空間,就有人擠佔。我看到一個和我一般 大的男孩,獨自坐在那裡,一雙無神的眼睛瞪著。他這樣小,一個人,也許就知道進了潼關就是生路。他眼瞪著在看什麼?是怕別人把他從這一個容身的小間隙拉 開,還是看哪裡有吃的?一個大嫂級的婦女,鑽到車底下蹲下小便,我父親的警衛兵孟春華正好站在車廂旁邊,見狀急忙背過身去,斥責她應走遠一點小便。可她不 能走遠啊,火車一開,萬一她沒趕上,生路就斷了!

當地政府對逃荒的災民沒有干涉,也沒有給災民輕蔑性地冠名“盲流”,更沒有設卡堵截,禁 止逃亡。只要能扒上火車,任你扒!車站裡掛著手繪大幅宣傳畫,畫面很恐怖,畫的是火車鑽山洞,車頂災民若坐姿過高,被山洞的下緣刮了下來,血肉狼藉!還貼 著不少標語,告誡災民千萬注意安全——這些政府及鐵路人員良心未泯,沒有狐假虎威,沒有敲詐百姓。
河南軍閥劉振華1925年圍攻西安八個月,餓死城中百姓數萬。而1942年河南災民逃往陝西,陝西人大度地接納了河南同胞。現在西安城北一帶流行兩種方言,居民既會河南話,又會陝西話,他們就是河南災民的後裔。

我也參加了滅蝗抗災

蝗 蟲造成的災害來得更快。只見從遠處快速飄來一大片黑色濃雲,真是“黑雲壓城城欲摧”,伴隨著像直升機飛過來的“嗡……”聲,聲音震耳。黑雲到了上方,天被 遮黑了,那是蝗蟲群。地裡種的玉米,當時長得比我這個十歲多孩子還高一點,蝗蟲落在玉米稈上,頓時只見蝗蟲不見綠色,不一會兒,玉米稈大半截就不見了,殘 留半尺高的玉米樁,豎在地表,指向天空。澠池的老百姓很迷信,驅蝗的辦法只是敲鑼、搖紅旗,都無濟於事。17軍官兵奉軍長令助民滅蝗,士兵排成一橫列,我 也在行列裡,一起挖一條一尺多寬、一尺多深的長溝,長得看不到頭。然後士兵排成一列橫排,驅趕蝗蟲。我見那些蝗蟲也不飛走,都在地面上蹦蹦跳跳,最後跳到 長溝裡,跳不出來了。等蝗蟲差不多滿了溝,士兵就一起掩土將蝗蟲埋了——天津人吃大餅捲炸螞蚱,據說很香,蝗蟲應該就是螞蚱一類吧,那麽河南人為何不吃螞 蚱?不得而知。

軍隊裡議論,說的都是災情傳聞:哪裡老百姓吃上觀音土了;哪裡的軍隊軍糧不足,糧食裡加了柿子,讓官兵充饑……1943年春末麥子收穫之前,災民急不可待地吃麥仁,有不少餓極了的災民竟給撐死了。記得我父親住房的房東給了我一碗麥仁粥----當地人叫“碾碾轉”,很好吃!

國軍軍部的伙食

我 在17軍軍部也有挨餓的感受,當然與沒有食物的災民很不一樣。我人小活動量大,每天天不亮,可恨的小號兵就在牆外吹起床號:“嗒—笛—嗒……”這個小號兵 在操場上和我是朋友。比我大不了多少,身上掛著一隻銅號,一把馬刀,不知他從哪裡找來紅綢子繫在刀把上。不時拿在手上揮舞一番,對我吹牛說他砍下了三顆鬼 子頭。

起床號叫醒我,老勤務兵賈蘭亭幫我打好綁腿,我就隨軍長和警衛兵向操場走去。冷!我縮著脖子,手插在口袋裡。中尉副官范國清吼我: “高斌!挺起胸,手掏出來!”到了操場,軍長排在隊列前面,我排在隊尾,繞著操場跑步,一圈又一圈。跑完了,兩三名警衛員和我跟著軍長翻溝過坎,走幾里 路,回到住處。叫我坐在房檐下背《孟子》:“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我心裡想,千里還不遠,多少里才算遠?

越背書,肚 子越餓。扔了書,溜到軍部大伙房門口,等9點鐘號兵吹開飯號。一個圓桌,軍長坐上座,副軍長、軍法處長共十個人依次坐定,我呢,敬陪末座。桌上四個菜,每 餐必是涼拌蘿蔔絲、炒菠菜等蔬菜。中間一碗燴菜,黃豆芽、豆腐、土豆,很少嚐到肉。桌上一邊一個小碟,放一塊紅豆腐乳,以及小米粥,還有饅頭。我在那裡, 從來沒見過電影上放映的國民黨軍的豐盛宴席。

飯後我去操場看士兵出操,攀岩、翻障礙、過獨木樑、單杠打車輪……每天下午4點,當天晚餐開飯,也跟早飯差不多。我沒有糖果,沒有零食,光兩頓飯扛不住!




1942年河南災民。

在軍隊,雖然吃不太飽,但生活豐富多彩,我還參加過軍運動會,和小勤務兵們百米賽跑,我得了第二,還有獎品,毛巾、鉛筆等。好開心啊。

 
雖 然記得小時候在河南駐軍感到過肚子餓,但我是又過了20年,近中年時才知道真正饑餓的滋味,那真是刻骨銘心!晚上該入睡了,睡不著。翻看一本已翻舊了的 《食譜》,越看越餓,實在累極了,才迷糊睡了。凌晨,天未亮,頂著刺骨北風,騎車近一個小時去上班。我還記得和同科同事在辦公桌前互相檢查小腿,一按一個 坑,按下去就起不來,我也不例外,那是餓出來的浮腫。

那時不解:別國不是也天有不測風雲、不也碰上旱、水、風災嗎,怎麼我們的自然災害這 麼重,延續時間這樣長呢?說是老天爺三年不下一滴雨,我不相信。天災也好,人禍也好,記得1942年河南的災民可以逃荒,逃出災區就可活命;可後來那一次 大饑荒,人們哪裡能逃?截留,遣返……只能坐以待斃。走筆至此,不由我以淚水默默向為民請命的先烈致敬!以淚水向中國近現代非正常死亡的同胞致哀!

陶淵明在《歸去來辭》中有一句話:“覺今是而昨非”。怎樣才能“今是”,一定要先弄清楚“昨非”。非在哪裡,根源是什麼?怎樣才能“今是”?人們追尋和諧社會,古話說得好,政通人和——政通才能人和!(《新史記》第11期)


-----------------------------------------------




全套《新史記》雜誌電子版,均可下載至蘋果iOS或Android的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個人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不需出門,也能細細品味《新史記》。

新史記雜誌社專頁:http://www.pubu.com.tw/store/75187

《新史記》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8?apKey=fedd22f528

每期零售價:25美元、68港 元、350台幣。

長期訂閱享優惠:

18期, 優惠價台幣3150元 (平均每期175元)

12期, 優惠價台幣2520元 (平均每期210元)

6期, 優惠價台幣1470元 (平均每期245元)

3期, 優惠價台幣840元 (平均每期280元)

接受台幣、美金、人民幣線上付款


viBook電子書城:http://www.vibook.com.tw/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