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4日星期三

幾千年來中蒙關係的坎坷將會再現?

  《明鏡月刊》弗郎克·澤林/對蒙古政府來說,中國人越遲進來越好。來自其他國家的警告進一步證明,蒙古人對其強大鄰國的警惕不無道理。一位西方外交官說,真正的威脅來自中國




《中國正在改變世界》,弗郎克·澤林著,明鏡出版社出版


  但是,自從新《礦產法》實行以來,一家接一家的企業開始考慮撤出蒙古 市場。儘管外國採礦企業相信,蒙古人總有一天會變得自信起來,但是目前政府的種種做法卻總是表現得經驗不足,考慮不周。賽特拉黃金公司已將其在博龍金礦以 南30公里處建造第二座金礦的計劃無限期推遲。他們原計劃在2009年之前對該項目投入7500萬美元。與此同時,蒙古礦業公司也喫驚地意識到新法律造成 的沖擊,於是紛紛以各自的方式來保護自身利益。他們只將產量的一半上繳中央銀行,其餘一半則經過戈壁灘上的小路越過中蒙邊境,偷運到國外。

由於矛盾不斷昇級,國家形象受到嚴重損害,蒙古政府不得不考慮改變現有的做法。作為總統,恩赫巴雅爾原本可以對該法案投否決票,但是從政治角度考慮,這 樣做未免過於冒險。“在這種問題上蔑視議會的意見是不明智的。”他不希望以外國企業傀儡的形象面對自己的選民,但是他又不能把這些外國企業趕走。“如果我 們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投資者就會撤走。”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恩赫巴雅爾決定飛往戈壁,視察艾芬豪公司的礦山,儘管這樣做可能給公眾的激烈情緒火上澆 油。如果艾芬豪股票一路下跌的話,企業被惡意收購的危險會越來越大。業內人士紛紛猜測,中國人很可能將趁虛而入。因為眾所周知,奧尤陶勒蓋很可能是全世界 最大的尚未開發的銅金礦,這裏蘊藏著45萬噸銅和33萬噸黃金。

談判遲遲未果,外國企業逐漸失去了耐心。針對人們對政府過於猶豫不決 的指責,蒙古貿易工業部副部長索德巴塔爾(Yangug Sodbaatar)辯解稱,主要原因在於,蒙古的礦產開發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也許外國人覺得談判過程太慢了,實際上,我們正在盡一切努力使各方面問 題儘快得到妥善解決。我們需要這些就業崗位,就是說,我們同樣也很著急。此刻需要發展經濟,但事關重大問題的決策又須慎重”,索德巴塔爾說。

一切都需要時間。蒙古人不願屈服於外界的壓力,他們知道,不管怎樣總能找到願意開採銅金礦的人。中國人是現成的買家,問題僅僅在於,應當在哪個時間點允 許中國人介入這條產業鏈。對蒙古政府來說,中國人越遲進來越好。來自其他國家的警告進一步證明,蒙古人對其強大鄰國的警惕不無道理。一位西方外交官說,真 正的威脅來自中國,一旦中國人以低價獲得對蒙古資源的控制權,“將必然擾亂國際市場。……民主的基礎本身很薄弱,而能源問題很可能使其產生根本性動搖,或 者通過腐敗,或者通過對本國企業壟斷市場的縱容……”

艾芬豪公司高層經理與政府代表之間的談判持續了幾個月。他們擺到談判桌上的條件 未能滿足政府的要求。這些條件是:給予政府5%股份,並以協議價格向其提供塔班陶勒蓋礦出產的大量煤炭,該協議至少在2015年之前保持不變。中國是否最 後將再次漁翁得利呢?“總統很清楚,我們的談判餘地變得越來越小”,艾芬豪公司副總裁雷頓·克勞夫特(Layton Croft)強調說。因為在談判期間,艾芬豪股價繼續下跌。這意味著,收購多數股權所需要的資金越來越少。收購行動甚至可以在違背弗里德蘭意願的情況下進 行,即通過向現有的股東承諾支付紅利的方式,實現所謂惡意收購。對中國政府或企業來說,這是一次出手的良機。蒙古政府衹有通過製訂針對中國企業的投資限額 法,才能使局面扭轉。但如果政府走出這一步,必將嚴重損害中蒙關係,而這是蒙古政府不願看到的。

幾千年來,中國與蒙古的關係歷經坎 坷。中國最古老的一段長城修建於公元前220年,當時,蒙古處於匈奴的統治之下。直到13世紀初,當成吉思汗1206年統一蒙古,結束各部落間鏖戰不休的 狀態後,蒙古人才終於迎來自己的輝煌時刻。成吉思汗和他的後代經過一次次血雨腥風的征戰,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帝國,其光芒甚至令強大的中國相形失色。蒙古軍 隊橫掃歐亞大陸,1271年在裏格尼茨(Liegnitz)甚至戰勝了德國與波希米亞聯軍。在1271至1368年的元朝時期,蒙古人統治中國將近100 年。14世紀末,橫跨大陸的蒙古帝國分裂為散落於中國、波斯、俄羅斯的諸多小國,漢人才得到機會,奮起抗擊蒙古人統治。出身貧寒的起義軍領袖朱元璋率領紅 巾軍,通過農民起義推翻了元朝統治。蒙古從此一蹶不振。此後,朱元璋自封為皇帝,建立了統治中國近300年的大明王朝。

與蒙古皇帝 不同的是,朱元璋對待元朝皇室成員的態度甚為寬容。前朝的皇親國戚以及文武大臣通過居庸關來到塞外,在長城的另一邊建立起自己的王國。但明朝皇帝的寬容卻 未能得到回報。蒙古的王公貴族不甘心自己的失敗,對中國人屢屢發起攻擊,明朝北部邊境在將近200年的時間裏騷擾不斷。為抵禦外敵,中國修建了長達 5755公里的長城。朱元璋將其26子當中的8子封為藩王——遼王、寧王、燕王、周王、晉王、慶王、齊王和肅王,沿長城一線駐守北部邊疆。





明朝對長城重新進行了加固

為了向蒙古人展示明朝開拓北部疆土的雄心,朱元璋的繼承人明成祖在朱元璋去世5年後,於1403年從南京遷都北京,因為中國人感覺受到了蒙古人的挑釁。 事實也的確如此。1550年在對明朝的第二次進犯中,蒙古首領俺答汗率兵逼近北京。此後,明朝對長城重新進行了加固,修築長城的工程在明朝統治期間從未中 斷。最多時,修固和駐守長城的兵士多達97.6萬人。長城的磚石用熟石灰和糯米漿混合在一起的灰漿砌築,每一塊牆磚都經過專門的檢驗。驗收員每隔十步向城 牆射出一箭,如果箭頭射入牆體,這段城牆就必須拆掉重建。但是,這一切最終都無濟於事。1644年,北方遊牧民族女真族的軍隊在多爾袞的指揮下從山海關越 過長城,並且打敗了農民領袖李自成的軍隊。

明朝就此壽終正寢,為清王朝所取代。1644年6月初,滿族人(女真人後來的自稱)佔領 了北京。皇太極之子進入紫禁城,成為清朝第一位皇帝——順治。漢人被迫蓄長辮,著滿服(即蒙古族服裝),滿漢通婚被禁止,滿族人作官可以不必經過科舉。因 此,漢人對外族統治充滿了仇恨。為壓制佛教,滿清皇帝甚至允許基督教傳教士在中國傳教,連皇后和太子都接受了洗禮,並取了教名:海倫娜和康斯坦丁。在蒙古 諸部屢屢進犯滿清王朝遭到失敗後,蒙古於1691年被納入中國版圖。長城自此失去了以往的意義。

直到1911年中國推翻帝制,蒙古才 重新獲得獨立,雖然僅維持了很短的時間。蒙古國王、喇嘛教首領博格達汗對蒙古的短暫統治結束後,1915年至1921年,蒙古再次歸入中國主權之下,同時 深陷於中蘇兩國的矛盾和爭鬥之中。蒙古仿照蘇聯模式建立了蒙古共和國,但是這個歷史上強盛一時的帝國並未因此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自1945年起,蒙古 被蘇聯控制,成為蘇聯的衛星國。60年代初中蘇關係破裂後,蘇聯向蒙古派出7萬5000名駐軍,並部署了大量中程導彈。位於中蘇之間的這片領土完全有可能 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源地。1969年,中蘇軍隊在兩國邊境阿穆爾河發生武裝衝突。毛澤東1975年在會見德國總理施密特時仍然堅信,蘇聯遲早將對中國 發動戰爭。

直到蘇聯解體後,1990年蒙古才終於獲得了獨立。他們引進了民主制度和市場經濟,開始實行自由選舉。蒙古宣佈為無核區,並分別於1993年底和1994 年初與兩大鄰國俄羅斯和中國簽訂了友好條約,與此同時積極發展與美國的友好關係。但是整個90年代,蒙古始終是一個擁有重要戰略地位、但在政治上和經濟上 卻毫無份量的國家。
(《明鏡月刊》第15期)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