妓女的命换学生的命,成年换未成年人的命,这种“政治正确”让整个故事看起来具备了合理性。影片里有位妓女跳下车来,但随后又被拉上车内。和她一样,很多人是被裹挟进了那场赴死的宴会。妓女们不仅要被入侵者残害,还要被集体主义的“义不容辞”残害,很难说哪个更致命。
《金陵十三钗》耗资据说6亿,张艺谋要拍一个花出去6亿还能赚钱的戏,他几乎是必须要这么做的:妓女的命换学生的命,成年人的命换未成年人的命,这种政治正确不仅让整个故事看起来具备了“合理性”,更让观众们的悲伤放心大胆的疏泄出来。
讲到救人的正当性,我想起了小时候常被人问起的一个伦理难题。“你媳妇和你妈都掉河里了,你先救谁?”回回有人问我,回回都拿不准主意,我肯定不能不管我妈,但是想到未来的媳妇,怎能忍心不救啊。拿这话问别人,多数人的反应跟我一样,一副痴呆状,剩下的就说些“其实xx会游泳”之类的无聊话。后来,听见一位外国专家讲起这个问题,说应该先救媳妇,因为当妈的已经完成了生育,儿子都长大了,能救人了都,其社会价值救减弱了,再加上年龄偏大,离死近些,救妈的意义不如救媳妇的大。听完了觉得醍醐灌顶,心说,妈的,站得高看得远,这就是境界啊。
草威:《十三钗》在宣扬一种恶劣的逻辑可再后来,我又听说了个词儿,叫“道德功利主义”,顿时联想到那位外国专家,想明白之后,真想啐他一口。因为在他那套评判体系里,人已经不是人了,是在替上帝选择,感情没有价值,人成了社会劳作的机器。这种变态的解读方式,事实上就等于放弃了做人的权利。
我想人之所以是人,而成为不了救世主,其原因就在于人的局限性,这可能是因为能力,也可能是因为人要受限于感情,还可能就是因为时运不佳。因此哪有什么万全之策,快去救人,做你能做的,救你能救的,救一个是一个,这就是危难之中最正当的事情。人,虽然没法拯救世界,但只要做正当的事情,就是在推动世界变好。
《金陵十三钗》的不正当,就是把人硬生生逼成了“救世主”。我一直以为英雄主义多是用来拯救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对的事情,而不是支配别人,替别人拯救谁。电影中除了玉墨那个角色外,其他妓女慷慨就义实在难以合乎逻辑,更别说让我认同了,其中的很多人与其说是受了感召,不如说是被裹挟进了那场赴死的宴会,这看得我汗毛倒竖。最后有位妓女跳下车来,喊着,不去了,不去了,随后又被拉上车内。我知道张艺谋是想让人物更合乎“人性”,但这加剧了故事的可怕,她不仅要被日本入侵者残害,还要被集体主义的“义不容辞”残害,很难说哪个更致命。
被裹挟的自由没有意义,被裹挟的拯救甚至让人畏惧。张艺谋作为导演,在他近些年的电影中,几乎看不到对真实人性的刻画,但他又是通晓人性的。因为他知道观众期待着什么样的“人性”。
可以用莫泊桑的《羊脂球》同《金陵十三钗》做个对比。同样是说妓女在灾难中承担苦难,《羊脂球》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毫不回避地直面了人的本性,并且做了深刻的体察和挖掘,每一步都伴随着角色身后世界的生活经验和各自的用心,环环相扣。作者把发力点放在剖析人物内心,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妓女为集体牺牲了自己,不是她比其他人高尚,而是她身在一个叫人齿冷的世界,她被逼迫着去做那令她恶心的事情,却还是被世界抛弃,这种冰冷的感觉直达内心,不得不为之撼动,这使得那部小说有了永恒的价值。到现在,再次翻看,我脑中的神经还是会被书中的某些句子击中,比如这句,“到末了,人都可以相信妓女们在人间的唯一任务,就是一种个人的永久牺牲,一种对于强横的无人的暴虐脾气不断委身的义务。”
而《金陵十三钗》没有这样的深化,它只是要漂亮,然后再漂亮一些,这就是张艺谋。张艺谋的电影中总是有一种巨大的仪式感,很多情节要为这种艺术形式服务,然后牺牲掉真实性。从这个角度出发,影片简直漏洞缤纷,故事开初,几个只露了一面的男明星,站成一列,抱着枪向敌人的炮火跑去,我怎么也理解不了,除了英勇无畏的肉垫效果,他们此举的意义在哪?而他们的队长,佟大为,是多么机智和神乎其技,竟然一个人干掉了这么多,队长和队员的差别之大,令人乍舌。到后来,妓女们就义之前,临时起兴唱的一曲《秦淮景》,阵型错落有致,声部结合完美,更是加深了这种仪式感。一切很美,但是不自然。
片子送到美国,那边的影评人连着给出了好几个“不可思议”,不是好看到不可思议,而是很多地方确实没看懂,他们不明白自己国家的蝙蝠侠为什么在大洋彼岸一会儿是酒徒,一会儿又成了不惧危难的假神父。是的,没有理由,影片所有的所有,都是为了让人进入这样一个舍己为人,能够升华灵魂的故事中来,让人关闭思考,全心感动。这种不问出处、不辨真伪的感动几乎是洗脑和暴力式的。
由于我是个情感上容易被打动的人,所以舍生取义这种事儿稍微拍得认真一点我就感动了,后脖颈就发凉了,但我始终有一个不停运转的后台,它会发出警报,提醒我有危险。警报的来源不是他是否举着自由的大旗,也不是故事是否浪漫、是否激昂,而是这么做是否正当,理由是否可疑,是否侵犯了他人的权利。我觉得实现自由,就必须有这套后台程序,它实际上是在保护我们,让我们留有思考的能力,不过分解读也不意气用事,以防丢失自己。人只有做正当的事情,才能争取和确保其自由。
作者:草威,中国网
标签
“內幕”
《 大事件》
《 內幕》
《 外參》
《調查》
《匯報》
《歷史日報》
《名星》
《明鏡譯報》
《明鏡郵報》
《明鏡月刊》
《新史記》
《政經》
《中國密報》
財大出版社
財經
港澳
國際
國際人物
哈耶出版社
海外華人
軍事
科教
歷史
兩會
領袖出版社
留學生
六四事件
美國
美國總統大選
蒙古問題
明鏡出版
明鏡電子書刊
明鏡獨家
明鏡書城
明鏡網
明鏡新聞網
明鏡行動
明鏡專訪
內部書店
歐洲
評論
生活
時事
視頻
台灣
台灣總統選舉
外參出版社
溫家寶
文娛
西藏問題
習近平
香港特首推選
新疆問題
亞太
中共十八大
中國
中國大陸
中國官場
中國民眾抗爭
中國人物
中國外交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明鏡關注點
- ► 2013 (5832)
-
▼
2012
(16277)
-
▼
一月
(1649)
-
▼
1月 17
(58)
- 國家分裂與民族問題關係更大
- 民進黨一定要深刻檢討對中國的心態
- 彭宇案 李源潮甩不掉的包袱
- 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開拓全球的經貿文化空間
- 廣東千人到市政府前抗貪官賤賣農地
- 台灣藍綠 香港黑白 台灣不要做第二個香港
- 兩岸不可迴避的政治議題
- 選舉不相信眼淚,相信智慧
- 大選後對民進黨成敗的評價與建議
- 誰是台灣大選真正贏家?
- 大陸利率市場化沒有拖延藉口
- 美國朝柳暗花明 中國何以自處
- 余杰计划出书爆料 题材较敏感
- 加国强制遣返第一人 曾汉林案引加政府关注
- 解放军出现了全军对胡锦涛大不敬的问题
- 中共十八大常委竞争者不得拿出答案
- 明镜网 热点 排行榜(2012年1月17日)
- 大陸蔓延微弱卻非常清楚的民主呼聲
- 阿拉伯之春挑战周边及西方各国
- 中国城镇人口首超农村 社会冲突将加剧?
- 艾未未涉嫌“围攻摄像头”被警方传唤
- 和台灣比起來,香港更「厲害」
- 北京反駁駱家輝對中國人權的批評
- 一位本土律師眼中的台灣司法變遷
- 軍委決定:全軍集中力量完成“三支、兩軍”任務
- 数据预示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
- 赵紫阳逝世七周年祭:他留下珍贵遗产
- 中国官媒的西方记者
- 宋志标:韩寒被批造假背后的“民主乱象”
- 余杰:“中国模式”颠覆“历史的终结”?
- 上海有個“聊天角”
- 赫魯曉夫被陰謀整下了台:“老了,不想反擊了”
- 吳法憲回憶毛何時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 袁偉時:辛亥革命失敗主因是沒牢固樹立法治觀念
- 被妖魔化最嚴重的戴笠和軍統
- 吳法憲回憶九一三:真有人調了三叉戟去山海關
- 赫魯曉夫拋棄了斯大林窮兵黷武的政策
- 面对制裁伊朗的国际压力,中国担心原油得不到保证
- 胡平:自由主义与中国传统
- 马英九延续不统不独不武,提未来两岸政策三原则
- 广东省委常委、統戰部長周镇宏涉严重违纪被调查
- 孔捷生:《天與地》和《金陵十三釵》
- 熊光清:为什么中国的问题如此之多?
- 铁道部的傻儿子让上亿网民追尾
- 何仁勇:如果大选选出了孔庆东
- 草威:《十三钗》在宣扬一种恶劣的逻辑
- 六人团伙冒充中央部委公开卖官
- 新概念作文主办方否认韩寒拼爹说法
- 山西离岗干部领导黑社会组织,68名公职人员涉案
- 2012年1月16日《歷史日報》
- 范世平:民進黨可能出現激烈的路線之爭
- 明镜网 热点 >> 排行榜
- 2012年1月16日《明鏡郵報》
- 金正男:金正日曾反對權力世襲
- 温家宝中东之行表明中国的政策变化
- 台湾:“不可避免的”政治会谈有了两岸舞台
- 传中国军队向藏族人开枪
- 国际观选团:台选战过程仍有不公正现象
-
▼
1月 17
(58)
-
▼
一月
(1649)
明镜博客 » 时事
Error loading feed.
明鏡網
Error loading feed.
明鏡十大热帖
-
內容提要: 有人說,如果沒有1989年的“六四”,鄧小平將以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的領袖形象留名青史;如果沒有1992年的“南巡”,鄧小平將以堅持專制、冷酷血腥的屠夫形象遺臭萬年。 人們曾經以爲,鄧小平在世間的形象,在1997年2月19日他辭世之日就此...
-
2012年 03月21日 《蘋果》如果真是八卦報,這塊招牌實在該拆掉了!我們的社長要離職了,狗仔充斥的報社裡,居然沒人爆料,沒人踢爆,我再不寫,《壹週刊》搞不好就要寫了,豈不太沒面子。 風度好陳文茜示愛 和杜念中先後同在《中時》、《蘋果》共事多年,我沒有一...
-
编辑按语:本网刊专栏作家夏明的新著《政治维纳斯:从一无所有到中国民主》2012年1月16日在香港出版上市。本文是该书的一章,在此发表,以飨读者。 中共总书记的智慧 前 中国国务院总理和中共总书记赵紫阳为当代中国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中共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先后担...
-
旺報 【記者李怡芸/專題報導】 中國十七屆六中全會後,包括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及文化部後續下發的《文化系統深入學習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實施方案》出爐。 圍繞建設文化強國和2020年...
-
本報記者李春、汪莉絹 大陸今秋召開中共十八大,十八大核心內容是高層人事布局,需要中央地方統籌配備,其中四大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市委書記都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會提早就位。本報今起推出「十八大人事風雲」專題報導。 日前中共上海市委舉行常委擴大會議,市委書記俞正聲興致勃勃在會...
-
《 大 事件》特約記者 陳亦凡 李 家 的 女 婿劉亞洲名氣很大 在早已有些沒落的李先念家族 中 ,名氣最大的莫過李小林的丈夫、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上將了。 劉亞洲生於 1952 年 10 月, 是 原 三 野 21 軍 187 團政委劉建德...
-
5月2日,中国盲人维权律师陈光诚在美国大使骆家辉的陪同下,前往北京朝阳医院就医。正在北京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首先与陈光诚通了电话,祝贺他与家人团聚;之后,中国律师李劲松也与陈光诚通了电话,确认陈获得了自由与安全的“ 明确保证”。 ...
-
除袁世凱,當國者無人能區別文明與野蠻帝國主義 为什么书生在中苏体制中总会败下阵来 “苏修逼债”真相 西南联大从没有把教育当作“宣传” 陈永贵升职后骄横:批过邓小平,骂过胡耀邦 单士兵:抗战题材电视剧是如何记忆“历史”的 两封信彻底毁了一个大学毕业生的一生 历史研究...
-
龙年里,有着雄心壮志的准妈妈们有什么愿望?自然是生个龙宝宝了。 今天是龙年第一天,而龙年被认为是中国农历纪年中最吉利的年份。一些中国人和美籍华人由于希望今年迎来一个龙宝宝,纷纷开始接受生育治疗,增加生一个龙宝宝的几率。 34 岁的洛杉矶律师Evie Jeang和40岁的丈夫Vin...
-
《中國密報》特約記者 蔣紹峰 中共政壇高層沒有女性,中共權力的核心圈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由清一色的男性組成。而身處中共政壇中層地位的女性也認為,從中層走向高層很不容易。用《紐約時報》的評論說,“她們在晉升過程中常常會碰到玻璃天花板。” 中共政壇高層沒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