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8日星期六

印度角色若隱若現 南海情勢更趨複雜


【明報專訊】東海未來情勢,或許要待日本新政府在月中大選後上台才分曉,中國海監船近期照舊到釣魚島一帶巡弋,日本也照舊「表示不滿」,總的而言這刻東海氣氛要比早些時緩和。就在這時,南海卻出現波瀾,印度傳媒引述海軍司令喬希說,儘管印度在南海沒有直接的主權,但他擔心南海的「航行自由」,若是「形勢有需要,涉及國家利益的時候,我們就會去那裏,而且我們已經為此作好準備」。雖然其後訪華的印度國家安全顧問梅農認為印度傳媒扭曲了喬希的意思,但印度外交部並無否認,只表示「議題尚待解決」;中國外交部馬上作出反應,強調中國在南海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中國外交部對喬希的講話其實心裏有數,中印雙方關係一直惹人注目:兩國均是人口大國,發展步伐你追我趕,都是核武國家,並且曾爆發邊界戰爭。這種劍拔弩張長期存在,10月30日,兩架印度戰機在藏南地區起飛後4分鐘,中國兩架戰機緊急升空準備攔截,當中方察覺印度戰機並無攻擊意圖後便掉頭飛走。類似事件說明中印兩國的關係實,因此,中印關係表面上水波不興,底下的暗湧卻連綿不絕,一波接一波。

中印兩國在上世紀50年代關係良好,印度早於1950年便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國其後關係惡化,1962年更發生大規模邊界戰爭,印度大敗,兩國關係轉而不穩定;至近20年,兩國關係漸趨轉穩,貿易額由10年前的49億美元,增加到去年的739億美元。但在同一時間,印度在軍費的支出增加超逾一成,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今年6月訪印,露骨地表示美國可以向印度出售先進的戰鬥機及戰鬥直升機。帕內塔更公開闡明印度在美國的亞洲戰略扮演「關鍵角色」,亦說美印要深化防務及安全合作。印度同時亦向俄羅斯購入大批軍備,包括為80架蘇30MKI戰機提升作戰能力,凡此種種,皆顯示印度的企圖心。

美國拉攏印度

處心積慮已久

美國拉攏印度由來已久,誘因是看到印度扼守印度洋的戰略作用,如今雖然冷戰已過,印度的戰略作用未有減退,除了繼續扮演印度洋守門人,亦開始涉足東亞事務。中國外交部對喬希的講話不點名地迅速回應,是因為印度畢竟不同於菲律賓或越南,印度除了擁有核武,更是區內少數具有航空母艦的海軍大國。印度近年軍力發展重點在海軍及空軍,其航空母艦可搭載至少20架垂直升降戰機,也有俄製的「基洛級」潛艇,戰鬥力不能再以60年代中印戰爭時的眼光看待。近年中印關係雖然穩定,邊界談判有一定進展,但由於中印是區內大國,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對方,軍力提升的你追我趕,恰恰說明這一變化。

南海主權爭議,因美國表示擁有相關利益而白熱化,菲律賓在黃岩島爭議上表現驃悍,是因為後面有美國撐腰;印度海軍司令喬希的「有需要就會去那裏」的話,與涉及南海爭議的越南也有關係。印度工程師正在南海協助越南勘探油氣田,上周中國傳媒引述俄羅斯報章稱,中國海監船早前在南海切斷越南石油勘探的光纖電纜,就是位於印度國有石油天然氣公司的作業區。把喬希的放話、越南的利益以及印度開採南海油氣三者放在一起,得出的結論不言而喻﹕南海爭議多了一個非區內參與者印度,是鐵一般的事實。

倘把南海連同東海作為整個局勢看,中國面臨的壓力絕對不小——東海有美國和日本,南海有美國、菲律賓及越南,加上印度涉足南海,以及本來印度就扼住的印度洋,中國從東部到西南都有重重包夾。因此,航空母艦「遼寧號」出海以及「殲15」戰機完成航母上的升降,其間速度令人驚歎,除了主觀上中國軍工發展已非吳下阿蒙,客觀上和情勢愈來愈複雜、外部壓力愈來愈大有關係。

東海南海包夾

中國壓力不小

南海情勢比東海複雜,東海只是中、日、美三國;南海方面,除了中國,還有菲律賓、越南,美國、日本和印度都插上一腳。中國一貫支持以雙邊會議解決領土主權糾紛,在東海問題上可以如此,但在南海爭議上,中國的對手傾向多邊解決,這恰恰不是中國所期望的。南海主權糾紛要順利解決的難度,比起解決東海釣魚島紛爭困難得多。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