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5日星期二

21世紀中國第一家族當數溫家寶家族

《調查》雜誌社特約記者 程京龍


對當今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這個姓名,人們有很多猜測和聯想,有說父母寓有“溫家的寶貝”“溫家之寶”的期冀,有說是親友寄予“溫加飽”的願望……而今,人們更紛紛說:莫非,給他起這個名字的溫老先生夫婦,早就料定了他未來“家有財寶”?

2010年12月出版的《中國十大權貴家族》(馬開齡,明鏡出版社)一書,直截了當地說:“在港台和海外中文媒體看來,21世紀的中國第一家族當數溫家寶家族。”





21世紀的中國第一家族

2003年3月18日,在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溫家寶第一次當選為國務院總理後,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外記者說,“大家普遍認為我是一個溫和的人。但同時,我又是一個有信念、有主見、敢負責的人。”“全國2500多個縣(區),我跑遍了1800多個。這使我更深地瞭解國情和人民的狀況,深知人民的期待。我絕不辜負人民的期望,一定要以人民給我的信心、勇氣和力量,忠實地履行憲法賦予我的職責,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不負眾望。”

說這番話時,溫家寶臉帶微笑,並不時伸出右手食指或手掌,以強化語氣。在鎂光燈不斷閃爍中,他還大聲說道:“我總記著一句古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要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然而,幾年過後,溫家寶所強調的“殫精竭慮”、“不負眾望”、“居安思危”等豪言壯語,以及他長期以來一直刻意留下的勤儉樸素、憂國憂民的“平民總理”形象的後面,一直籠罩著其夫人、子女以及弟弟“全家經商,獲取暴利”等濃重隂影和疑雲。

溫家寶可謂是一個典型的矛盾結合體。一方面因其親民,而被視為“平民總理”,另一方面,又被指善於做秀,被評為“中國影帝”;一方面,因其屢談政改,被稱為“中國葉利欽”,另一方面,又因其投好民粹,被評為“大陸陳水扁”;一方面,支持者讚其清廉及思想開放,另一方面,卻被批“借政改掩蓋家族腐敗”……

毫無疑問,溫家寶是中國最具爭議的人物,而溫家也是中國最具爭議的家族。香港《開放》雜誌也稱溫氏家族為“中國首富”,稱隨著政治權力的擴張,溫氏家族已經完成財富的原始積累。被溫家聚斂的財富已經超過100億元人民幣,成為當代中國第一富戶,也是當今世界所有的總理中,或者說,中國自從近百年共和以來,所有的總理中最富有的家族。

但知情人士指出,溫家的財富遠不止100億,這甚至不及溫家公子溫雲松財富的一個零頭;而《紐約時報》2012年10月的震撼性報導,更揭示溫家的財富高達27億美元——170億人民幣,報導甚至涉及溫家寶高齡九旬的母親。


啓蒙者是知書達理的母親

溫家寶在與身邊人士談及自己的成長經歷時,不止一次地提到幼年時代,母親用“知書達理”四個字對他進行啟蒙教育。

溫家寶的母親楊志雲(又名楊秀蘭)本人是大家閏秀出身。中共建政之後,她響應婦女解放的號召,不繼續在自己出嫁前的名字前面冠以溫氏夫姓,在市政府組織的天津市人口登記冊上只使用自己的娘家本姓。

楊志雲自幼識文斷字,讀過女子師範學校,這為她日後的小學語文教師職業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更使她自己的孩子終身受益。

1942年9月,楊志雲在天津市北郊區宜興埠鎮溫家老宅裏,生下了她和丈夫溫剛的長子溫家寶。按照當地老人的回憶:外面報導說溫家寶出生在天津市北辰區宜興埠鎮的溫家胡同。中共人事問題專家高新介紹,“溫家胡同”這一名字的產生,就是因為溫氏家族曾經是這塊區域裏的主要住戶,到溫家寶已經是第六代。

中共建政之前,溫家寶的祖上幾代雖都不是富商巨賈,但稱得上是殷實之家。其祖父是著名鄉紳,立志要在家鄉普及教育;溫家寶父親和叔父都是教師,以授業解惑為終身職業。他們有衆多學生,而母親最重視的學生就是兒子,給以格外精心的培養。不到三歲,他就能在母親的提示下,斷斷續續地複誦“三字經”的句子。據高新介紹,母親開始教他學寫自己家族的姓氏“溫”字,讓他瞭解“溫”字的起源和含義,進小學讀書之前,不滿六歲的溫家寶即已經掌握了許多“溫”字起頭的中國成語,諸如“溫文爾雅”、“溫故知新”、“溫柔敦厚”、“溫情脈脈”、“溫良恭儉讓”、“溫潤而澤”……等等。

溫家寶日後在南開中學六年同窗的老同學房世祚回憶,溫父是一位性格沉穩、溫文爾雅的知識份子,母親則是一個熱情、開朗、質樸、善良的傳統女性。

這位房先生在接受香港《大公報》記者時表示:“當時我家境困難,溫母就讓溫家寶上學帶飯時多帶一份給我。溫家喜愛京劇藝術,常送戲票給我,讓我和溫家寶一起去看。我還經常到他家去看書,比如中外文學名著等等,他們一家對我幫助非常大。”

香港《商報》報導說,2003年國慶節,溫家寶到安徽沿淮災區視察災後重建,在阜陽曹集鎮的新建小學裏,溫家寶與教職員工談話時說:我家是教育世家。我的爺爺、父母都是教師,母親是小學教師。小時候晚上每當我醒來時,都看到父母在備課。他們的本事是,下課鈴一響正好把課程講完。當時,我家也很窮,我得了白喉,我父親把手錶賣了給我治好了病。

作爲總理,溫家寶當然見識過中國的窮,與中國真正的窮比起來,“我家也很窮”就足以讓人羡慕了。他自己講過幾件事:

1993年7月4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溫家寶,到山西省呂梁山區臨縣的一個村裏去考察。那天下著大雨,溫家寶在地方幹部的陪同下到了一所小學。那是一個非常簡陋的窯洞,只有十多套破舊的桌椅,五個年級的同學混班上課,學生面朝裏,光線很暗。溫家寶說:“這幕情景我一直不能忘懷。我有幾年沒去臨縣了,不知這個窯洞學校還在嗎?那裏的孩子現在上學條件怎麼樣?我放心不下。”

1995年6月11日,溫家寶回到他曾經工作過多年的甘肅省視察,在全國聞名的貧困縣之一甘肅省靖遠縣,溫家寶走進一戶主婦雙目失明,丈夫是個癡呆人的農家。他們身邊有個六七歲的女孩兒,家裏收拾得乾乾淨淨。這位主婦拉著溫家寶哭個不停,她說,我希望我的孩子能上學,上希望小學。我瞎了一輩子,就希望孩子能上學,不當睜眼瞎……

溫家寶自己年輕時雖然不算窮,但與他的妻子張蓓莉,也一同經歷過非常艱苦的歲月。(《調查》特刊第二辑)





《調查》電子版
http://www.pubu.com.tw/store/115484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