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4日星期四

“為了和諧”跨越國界的審查能走多遠?



  《明鏡月刊》編譯 蕭憲聰




  微信的審查跨越國界

  在科技發達的今日,互聯網毫無疑問扮演重要角色,幾乎與我們日常生活每一方面息息相關,它不只讓信息傳播無遠弗屆,也徹底改革人與人的溝通方式,得以隨時隨地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絡,且成本比起講電話和傳統郵件低廉許多。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軟件的發明,重新定義人際關係,如此平台尤其在年輕人族群中廣受青睞,除了方便與快速,同時提供機會在網上認識新朋友,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我們不得不提防這種模式中的潛在危險。

  世界上的即時通訊軟件五花八門,如MSN、Skype和QQ都鼎鼎有名,而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通信崛起,功能更強大、涵蓋範圍更廣的手機社交軟件紛紛問世,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騰訊推出的微信(WeChat)。記者麥高·麥肯齊(Hamish McKenzie)在科技新聞博客PandoDaily提到,微信是全球擴張最迅速、最熱門的應用程序之一,短短不到2年時間,已積累超過3億用戶,甚至在中國國內開始對新浪微博產生威脅,且騰訊野心勃勃,積極推動微信在台灣、香港和東南亞等地區普及,如今公司將目標瞄準了美國市場。

  不過麥肯齊認為,這個“中國製”的產品,很難保證會在美國取得成功,最大的問題在於自我審查,審查在中國稀鬆平常,就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都坦承,審查如“機場安檢”般必要,但對身處民主自由國家的公民而言,他們未必這麼想。通過在中國、新加坡和泰國的測試表明,騰訊並不允許使用者傳送敏感字詞,像是引發爭議的“南方周末”,軟件會告訴你:“你發送的信息包含受限詞彙,請重新檢查”,儘管其英文名Southern Weekly可以躲過。

  這將是一個非常不受歡迎的事實,特別在美國如此重視個人隱私的國家,當美國人知道本身的私人信息被中國公司無時無刻監控時,他們不僅感到不安,更可能群起抵制,世上終究仍有許多其他選擇。麥肯齊引用一位越南朋友在推特上(Twitter)的發言指出,對任何應用程序來說,以監控進行審查是極糟的行為,微信的發展將因此受阻。

  為了配合共產黨統治,每一家中國網絡公司一定得對信息篩選和過濾,以新浪微博為例,據傳公司僱用約1000名“小秘書”專門刪除負面信息,騰訊自然也不例外。過去微信就封鎖過被當局視為邪教的“法輪功”,但屏蔽“南方周末”是頭一遭針對時事審查,尤其在爭取言論自由的事件後顯得格外諷刺。麥肯齊說,中共對媒體和網絡嚴格控管,審查並不足為奇,可是微信是在國際流通的軟件,是否意味著審查已躡手躡腳走出國門?是否審查的目的除阻擋不利消息外,也在乎你對你的朋友說了什麼?

  胡佳:微信是你身邊的監控利器

  一直以來,中國審查的對象是國內百姓,在維穩大旗下,一般網民必須絞盡腦汁,利用隱喻和雙關語才能表達真實意見,他們也無法自由自在的瀏覽所有國外網站,即使有那麼一點閉關自守的味道,但移動通信的時代已經來臨,中國絕不想錯失淘金良機,微信稱得上進軍國際的第一個軟件,而且麥肯齊指出,許多中國企業家和商人認為,他們於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巴西和東南亞進行商業投資有著西方沒有的優勢,當中也包含推廣互聯網產品。

  騰訊、百度和UC瀏覽器(UCWEB)都在這些快速發展和增長的市場看見巨大機會,主因是發展中國家與中國在基礎設施和用戶習慣上有許多相似之處。舉例來說,很多平民從未擁有過台式電腦,他們第一次接觸互聯網的經驗可能是在智能手機或其他移動通信媒介上,需求也就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中國的企業同樣懂得如何從低收入但時間很多的網絡用戶身上賺取金錢,從國內蓬勃的小額支付和在線遊戲貨幣化便可見一斑。


微信全球用戶超過3億人

  騰訊相信終有一天微信的影響力將勝過旗下的即時通訊軟件QQ。目前QQ擁有7億個帳戶,作為騰訊第一個創造流行的產品,很大程度支持這個總資本額達600億美金的公司,而從臉書(Facebook)的經驗來看,社交媒體與知名公司合作有相輔相成的效果,帶來更多錢潮,星巴克、耐克與凱迪拉克都選擇在該平台運行營銷活動,不過騰訊似乎尚無打算。

  無論如何,微信的審查陰影將伴隨著它抵達世界各國,不失一種“中國特色”,現階段是中文字,但也許有一天英文字也會慘遭毒手,審查不是公司自己的問題,而是整個體制和政策影響下的後果。克里斯托弗·米姆斯(Christopher Mims)於博客“石英”(Quartz)撰文指出,微信擁有中文、英文、印尼文、葡萄牙文、泰文、越南文和俄文等版本,在主要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上都能見到身影,包括諾基亞的塞班(Symbian)。如此一來,若公司真有意對使用者施加審查,便無法等閒視之。

  很多人喜歡微信是因為它可以幫你找到附近的人,拓展交友圈,但不可忽視的事實是:騰訊是一間中國公司,必然得遵守中國政府的指令和規矩。更糟的是,因為微信能顯示用戶當前位置,令中國的異議分子憂心忡忡,擔心公安部門是否通過微信密切監視,虎視眈眈隨時準備抓人,誠如社會運動人士胡佳所說:“微信是你身邊的監控利器”。

  去年10月,微信登陸台灣市場,由於兩岸的特殊背景,一向對中國事務敏感的民進黨指責,微信將構成國家安全風險,黑客(明顯指涉中國政府)能輕易突破限制,擷取用戶資料,如果他們的目標是軍方人士,政府對如此的間諜活動不可不慎。事實上不只中國,國家機器藉由社交媒體窺探人們隱私的指控一直存在,例如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就被懷疑覬覦臉書資料庫,不過,微信對中國以外的用戶審查,更是一個令人恐懼的現象。

  米姆斯質疑,現在用戶可以用其他非中文語言來繞過審查,討論敏感議題,但還能持續多久?臉書的隱私規範時常飽受攻擊,侵犯隱私權更深入的微信又會落得什麼下場?因此,縱使騰訊有稱霸全球的野心,夢想是否實現仍有待觀察。

  在中國做事不可有違和諧

  中國的傳媒環境備受壓抑,層層審查都是從自我審查開始,真正的言論自由遙遙無期,也莫怪南周事件能引起軒然大波,那外國人是怎麼看待的呢?在中國工作的DJ托馬斯·里珀(Thomas Rippe)提出他對中國官媒追求和諧的看法,他在波因特(Poynter)媒體研究學院博客上寫道,從外部看,官媒看起來就是一座轟聲運轉的宣傳機器,當西方媒體覺得有必要引用中國消息來源時,總是不免加上“黨的喉舌”和“官方電視台”之類的註解,但從內部看,官媒是笨重的國有工廠,效率低下,在裡頭工作的人也沒有熱情。

  在中國政府管轄下的媒體從業人員絕大部分不是記者,也沒有受過良好訓練,他們擁有公務員心態,工作的動力不是針砭時事或為社會不公伸張正義,而是想要一個穩定收入和表現體面。官方媒體提供“鐵飯碗”,不用擔心被裁員,記者想要的是退休金,不是普利策獎。

  里珀提到,當他2009年7月開始在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工作時,經理給了所有國外僱員一段講話,頌揚辦公室裡的“和諧”美德,和諧概念適用於不同層面,從不偷筆到不談論3T(西藏、台灣、天安門)都稱得上,追求和諧再自然不過,人們不做這些事,正因有違和諧。
  里珀又舉了另一個例子,他的加拿大朋友曾在一個廣播節目中說,加拿大和美國之間的差異如同台灣和中國大陸之間的差異,後來播放歌曲期間,跟他一起主持的中國籍同事怒不可抑,表明如此比較“完全錯誤”,台灣和中國是一體的,絕非分離的兩個國家,他要求加拿大人道歉,而加拿大人也這麼做了,為了接下來節目能“和諧”進行。

  因此,用和諧的放大鏡檢視南周事件,便能賦予不同含意。里珀認為,《南方周末》新年獻辭討論憲政精神並沒有違背黨的思想,記者編輯們犯的錯是“不夠和諧”,才遭當地宣傳部長竄改,用中國網民的話語,這是一種“被和諧”的過程。至於官方處理態度溫和,導致觀察家懷抱樂觀想法,指望新領導上台後能有所改革,但事情真相可能是,當局仍依據“和不和諧”當作標準來行動,當他們計算出嚴厲打壓將造成更大反彈時,便選擇簡單的容忍來促成和諧,讓一切回歸風平浪靜。

  同樣地,審查的目的在於和諧,然而掩耳盜鈴,強迫改變他人自由意志的方式決不會是真和諧,反而是像螃蟹一般,橫行霸道,兩隻巨大鉗子讓人窒息的“河蟹”。微信也好,南周事件也罷,審查永遠是中國人的悲歌,是中共統治底下不可掙脫的枷鎖。(《明鏡月刊》37期)
《明鏡月刊》長期訂閱
http://www.pubu.com.tw/magazine/166?apKey=fedd22f528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