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5日星期一

江迅:余杰撰寫《劉曉波傳》

余杰與劉曉波氣類相近,余英時說他寫《劉曉波傳》是天作之合。

奧斯陸的諾貝爾和平獎演講台終於迎來二十一年前得獎者、緬甸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六月十六日,她發表遲來的獲獎演說,請求國際社會不要忘記其他仍然在囚的良心犯。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亞格蘭德在致辭時說,二零一零年得獎者、中國人權鬥士劉曉波,祈盼他不需等待同樣長度時間來奧斯陸致辭。此際,香港新世紀出版社推出余杰撰寫的《劉曉波傳》。輿論普遍認為,余杰寫劉曉波傳記,是「天作之合」:劉曉波不可能找到比余杰更出色當行的作傳人;余杰也不可能找到比劉曉波更能使他全心投入的寫傳對象。

身在普林斯頓的中國歷史學家、漢學家余英時為此書作了序。他認為,由余杰執筆為曉波寫傳,正是「天作之合」。以年齡而言,劉曉波和余杰是兩代的人,但他們卻生活和思想在同一精神世界之中。更重要的,他們之間的「氣類」相近達到最大限度。余英時說,「余杰那篇《看哪,這個口吃的人》,讀者只要能細細體味余杰這篇回憶的文字,必能得之。陳寅恪形容他和王國維之間的關係,寫下了『許我忘年為氣類』之句;他們也是『氣類』相近的兩代人。陳寅恪寫《王觀堂先生輓詞》和《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都傳誦一時,流播後世,正是由於『氣類』相近,惟英雄才能識英雄。現在余杰寫曉波生平,不但有過去,還有長遠的未來,攜手開拓共同的精神世界。這將是歷史上一個最美的故事」。

余英時認為,這部《劉曉波傳》有三個最值得注意的特色:第一,本書並非孤立地呈現劉曉波個人的生活和思想,而是將它置於整個歷史變動的大脈絡之中。正因為如此,他的精神成長和發展才段落分明地展示了出來。第二,本書記述劉曉波的思想和價值觀念,相當詳盡,稍加推導便能看到他的心靈發展的整體過程。劉曉波精神進程有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是一種內在理路的展開,由低而高,逐層拓廣。第三,劉曉波的精神品格的成長歷程在敘事中逐步呈現,余杰寫的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的人,而不是什麼「橫空出世」的「天縱之聖」。因此他並不諱言劉曉波早年所遭受的種種批評,余杰指出,「年輕的劉曉波有著強烈的表現慾望,也知道如何製造話題,吸引眼球」。余英時說,「通讀全書,最使我感動的則是曉波的精神境界隨著他的苦難經歷而一層一層地向上攀升」。



亞洲週刊

没有评论:

明鏡關注點

明镜博客 » 时事

明鏡歷史網

明鏡網

明鏡十大热帖